財經365訊,上周五創業板指大跌5.02%,使得創業板再成市場關注焦點。實際上,自今年創業板呈現反彈態勢以來,市場上對于創業板也一直有著不同的聲音:有觀點認為受益“獨角獸”行情創業板的上漲有望延續,也有觀點認為在以價值投資為主的2018年創業板并不是在資產配置上最優的選擇。在創業板經歷大起大落后,公募基金對創業板會怎樣布局?績優基金經理如看待今年創業板的投資機會?《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尋找到3位聚焦在創業板的績優基金經理,他們所管理的基金均至少重倉持有3只創業板股,且在近一年的業績排名均在前1/5。
問題1
如何看待目前創業板估值水平?
信達澳銀基金投資總監王詠輝:在2018年,我認為創業板并不是最好的配置資產。創業板整體的估值水平相比主板,尤其是去年的上證50、漂亮50等優質資產來說都是相對較高的。現在我們看到上證50大概是在12倍的估值,而創業板的估值大概是在43倍—45倍。雖然去年上證50優質資產中白酒和家電已經漲得比較多了,但總體來看,以銀行股為支撐的低估值的藍籌板塊的估值水平還是比創業板低。
因此我們認為,在2018年創業板還是不如中證100、滬深300的核心資產更具有配置價值。但是從更長遠的時間角度來看,比如說未來兩年至三年,目前創業板的一些優質公司的估值已經到了一個可以配置的水平。比如像芯片產業、5G產業、生物制藥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等,從去年開始就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撐。實際上,在創業板50中有很多這樣的公司,或者是相關產業的公司。在此輪創業板的上漲中,這些公司也有不錯的表現。對于這樣的創業板公司,我覺得是我們長期配置的方向。
南方創業板ETF基金經理孫偉:創業板指市盈率40多倍,僅為歷史均值的3/4左右。而從性價比的角度,將創業板指的估值端與盈利端相比較, 2018年預計的盈利增速高于預計的估值水平,即預期PEG均小于1。因此,在當前時點投資中小創指數的性價比相對較高,價格空間逐步顯現,成長前景廣闊。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經理陳平: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前期跌幅較大,對基本面負面的因素反映的比較充分,低點時創業板的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都已經創歷史新低或者接近歷史低位。目前經過反彈之后,創業板指、創業板綜、創業板50的PE(TTM)估值都在40倍-50倍的區間,仍然處于不高的位置。
問題2
如何看待創業板后市行情?
王詠輝:每年的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報和一季報披露的高峰期。在這個時期,大家一般都比較看重上市公司的業績,業績達標的上市公司股票自然會受到市場的追捧。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就有這個現象,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估值、業績、管理質量以及高分紅的股票都比較關注,就今年來說我還會更多地關注上市公司的真實盈利水平。
從市場的交易和大家的預期來看,一旦進入年報披露的高峰期,大家都會偏保守、偏穩健,在配置上會更傾向于配置大盤藍籌股。所以我覺得未來一段時間,大家都可能比較保守,我也是對創業板持有謹慎的態度,謹慎挑選一些低估值且高紅利的股票。當然,在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結束后,創業板大概率會有比較明朗的投資機會。
陳平:我們認為經過1月末以來的這一波反彈,創業板的第一波估值修復基本完成,未來能否持續需要觀察一系列因素。首先重要的因素是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的業績趨勢如何,業績增速下降的趨勢反轉是有可能和股價形成正反饋的。很多成長股是民營企業,他們某種程度上是有調節業績的動力,因為市場整體走勢不好的時候即使釋放業績對其維持股價也沒有幫助,因此他們會更傾向于把業績留到市場向好的時候釋放。這些會在即將陸續公布的年報、一季度業績預告和一季報中有所體現。這里還要注意的一點在于業績是不是出現分化,可能部分業績好的公司會有持續的表現。
其次需要關注的點在于,是否有持續的政策利好傳出乃至兌現。目前看來高層對于新經濟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目前我們對這兩個因素持中性偏樂觀的預期,因此對創業板行情也中性偏樂觀。此后更長期,還需要觀察經濟如何、利率是否下行、其他類別的股票的相對吸引力、風險偏好是否持續提升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