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截至4月4日,35家基金公司已經披露了去年的凈利潤數據。雖然目前可統計的數據尚不完全,不過通過規模排名靠前的大多數基金公司數據,已經可以從整體上一覽去年基金行業的盈利情況。
從整體情況來看,目前已披露數據的35家基金公司,凈利潤共計160.76億元。此外,各家基金公司去年的業績有所分化——既有凈利潤增速翻倍的,也有虧損超過2億元的。
5家去年凈利10億以上
根據Wind數據以及記者整理的公告信息顯示,截至4月4日,在已披露2017年業績的35家基金公司中,有26家披露了營收情況,共計營業收入387.82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在30億元以上的共有5家,分別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
隨著公募行業制度和監管不斷完善,公募基金規模的馬太效應也愈加明顯。
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2017年非貨基月均規模前10名的基金公司中,截至目前,除嘉實基金(博客,微博)外,已經有9家披露了業績數據,合計凈利潤達到了105.15億元,在35家已公布凈利潤的基金公司中,占比超過六成。
而具體來看,去年實現10億元以上凈利潤的5家基金公司,悉數進入非貨基月均規模前10名,分別為工銀瑞信、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建信基金。
此外,截至目前,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在30%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8家;而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則有11家。其中,國聯安基金、民生加銀基金的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超過五成。
3家基金公司去年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已披露的基金公司業績數據來看,有3家在去年處于虧損狀態。國金基金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實現凈利潤為虧損2249.63萬元;而在2016年,該公司凈利潤則為0.5億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國金基金向記者表示,系去年在投研團隊、銷售團隊、IT建設方面,專項投入較大,“引進了一些業內資深的投資、銷售人員,包括6月份引進一位"金牛量化基金經理";8月份引進分管市場體系的擬任副總經理、4位經驗較豐富的銷售負責人;去年底,在大銀行渠道和保險機構方面,有重大突破。同時,為完善產品布局,去年引進了2位資深產品設計人員。”
在去年,方正富邦基金虧損了4745.34萬元。而在2016年,該公司雖然盈利不多,但全年仍獲得凈利潤504.59萬元。
另外,2017年年報顯示,中海基金去年的虧損數額為2.26億元,是截至目前去年虧損最大的一家公募基金。而在2016年,其凈利潤數據還尚為0.9億元。
中小型公司凈利潤增幅靠前
記者還發現,2017年,非貨基規模排名第一的工銀瑞信基金,去年獲得18.39億元凈利潤。截至去年末,工銀瑞信基金旗下管理著113只公募基金以及超過570個年金、專戶、專項組合,管理規模接近1.3萬億元。
從絕對數量上看,大型基金公司排名靠前,并不讓人意外。但如果從“速度”上來衡量的話,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成績也不容忽視。
例如永贏基金,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15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幅接近80%;實現凈利潤約772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03.64%,在目前已披露業績的基金公司中,凈利潤增速靠前。
另一家凈利潤增速靠前的基金公司是浙商基金,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凈利潤978.35萬元;根據浙商證券此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浙商基金在2016年實現凈利潤500.41萬元,去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達到95.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證券2017年半年報顯示,浙商基金上半年的凈利潤就達到935.69萬元。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