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藍籌股票受寵
從基金持倉情況看,2017年公募基金累計買入前10大重倉股分別是中國平安、五糧液、格力電器、伊利股份、中國太保、招商銀行、貴州茅臺、新華保險、美的集團、分眾傳媒。2017年白酒、消費類績優藍籌“起舞”的大行情給公募基金帶來可觀利潤。
但是,從季度持倉變動比例看,部分中小創個股在去年年底開始受到資金追捧。2017年第四季度,基金對菲利華、藍曉科技、福瑞股份、華策影視的持倉明顯上升。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經理王俊認為,市場未來或延續盈利驅動主線,看好“全球冠軍”(制造業升級)、消費升級等機會。所謂的“全球冠軍”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產品和服務要參與全球競爭,二是產品和服務主要在中國市場。消費升級重點關注的板塊包括游戲、食品飲料、醫藥、傳媒以及家電。
鵬華基金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經理袁航認為,消費升級相關概念股在2018年可能繼續向好。2018年權益市場仍處于積極可為的狀態。一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盈利總體仍保持增長,同時通貨膨脹較為溫和,貨幣政策相對穩定,為權益類資產的持續上漲提供了宏觀基礎;二是A股市場中不乏優勢企業及創新企業,實體企業的財富創造能力將成為權益資產獲取收益的重要來源;三是目前市場整體的估值并未顯著高估,為權益類資產的后續上漲提供了空間。
投資風格或有改變
盡管業績出現明顯回暖,但是2017年新發基金情況并不樂觀。從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來看,2017年公募基金發行均較2016年繼續下滑。截至2017年底,全市場共發行975只公募基金,新發基金總規模約7800億份,較2016年有所下降,也是自2015年發行高點以來連續第二年發行下滑,單只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僅8.1億份,基金公司對發行新產品入市依然持謹慎態度。
從結構上看,2017年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依然是發行主力產品,發行規模占比合計近80%。其中,不乏首發規模在50億份以上甚至百億量級的基金產品,部分產品很可能是機構委外的定制型產品,其中工銀瑞信豐淳首發規模超過900億元,創下公募基金史上首發規模之最。此外,盡管2017年權益類基金總體發行低迷,但受益于白馬藍籌股結構性行情,具備賺錢效應的權益類基金經理首發的產品受到資金追捧,首發規模不乏50億元以上的爆款,資金涌入權益市場已有苗頭。
雖然產品發行遇冷,但基民參與熱情依然高漲。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持有人總戶數達8.03億戶,較2016年末的5.07億戶大幅增加了2.96億戶,增幅為58.4%。
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市場風格加速轉換,大藍籌總體走弱,成長風格個股迎來反彈。針對2018年度基金投資,多數基金經理在年報中呈現謹慎樂觀的態度。
銀華基金旗下金牛基金經理周可彥認為,今年A股投資將不再是簡單的押“大”押“小”,在經濟中長期向好以及監管趨嚴等多因素影響下,投資將會進一步回歸基本面,業績主線下的價值投資仍然是主流。“未來更加看好低估值、高價值股大概率分布在銀行、壽險以及之前一直看好的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等方向上。”周可彥說。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