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述基金對個人投資者及整體規模均設立了募集上限。其中,個人投資者最多認購50萬元,整體募集規模則不超過500億元。針對基金募集規模的下限,坊間傳聞不一,有50億元和300億元兩種說法。
目前,各基金公司均在全力以赴將上限標準作為募集目標。粗略計算,6只基金募集完畢后,將有數千億元資金馳援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市場。
相關信息顯示,由于主要以戰略“打新”以及利率債、AAA級公司債為投資標的,與普通基金相比,上述創新基金費率較低。其中,管理費為0.1%,托管費為0.03%。
此外,上述基金均為封閉3年的LOF型基金,這意味著未能申購到的投資者在基金上市后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投資,而參與首發的投資者也可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
戰略配售鎖定長期資本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上述基金投資目標較為單一,且封閉期為3年,能夠為即將上市的CDR公司提供較為長期的資本安排。此外,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由于回歸A股的海外公司在IPO定價方面有特殊的要求,通過購買此類公募基金,也能夠與市場上的各類機構投資者一樣,分享科技龍頭股的成長紅利。
據了解,所謂“戰略配售”是“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的簡稱。根據相關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或者在境內發行存托憑證的,可以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票。戰略投資者不參與網下詢價,且應當承諾獲得本次配售的股票持有期限不少于12個月。
此前,在工業富聯IPO時,戰略配售就已出現。業內人士分析,在戰略投資者選擇方面,主要考慮資質優異且長期戰略合作的投資者,包括三大類型:具有良好市場聲譽和市場影響力,代表廣泛公眾利益的投資者;大型國有企業或其下屬企業、大型保險公司或其下屬企業、國家級投資基金等具有較強資金實力的投資者;與發行人具備戰略合作關系或長期合作愿景,且有意愿長期持股的投資者。
“這類基金的創設,其實是賦予了普通投資者和全國社保、養老金等機構同等的配售優先權,個人投資者也將獲得過往難以觸及的投資機會。”某大型基金公司分析人士表示。
針對這類基金創設的意義,有業內人士認為,該類基金通過擴大投資者的范圍,讓有實力的以及代表廣泛公眾利益的機構參與,有助于更好地解決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對市場資金的需求。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