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機構調研在關鍵時刻有“風向標”意義。據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調研超過7000次,私募調研超過5000次,在上市公司調研大軍中相對活躍。然而,6月市場有所下行,調研熱情有所冷卻,但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進入機構視野,中小創占比近九成。就基金公司與私募調研行業情況來看,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醫藥等均是重點關注對象。
調研次數下降
今年以來市場行情處于震蕩中,整體走勢偏弱。在這一背景下,機構調研亦有所下降。據Choice統計,基金公司6月共調研956次,較5月減少近40%。其中,被基金公司調研最多的公司分別是利亞徳、華燦光電、衛寧健康、億帆醫藥、慈文傳媒、宋城演藝、合力泰和康弘藥業,均被調研20次以上,利亞徳更是被48家基金公司調研49次。值得一提的是,被調研較多的中小創公司中有不少科技股,計算機、電子等板塊亦頗受關注。
另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6月646家私募機構共調研上市公司達195家。從行業來看,被調研最多的十只個股主要分布在TMT和醫藥板塊。6月私募關注最多的亦是利亞德,共61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其中不乏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千合資本、從容投資、敦和資產等百億級私募。值得一提的是,百億私募調研熱情同樣大幅下降,全月共參與調研78次,涉及上市公司56家,調研次數環比上月減少53.01%。總的來看,中小創板塊關注度持續上升,主板關注度創今年以來新低。
此外,今年境外機構調研較以往也出現一定變化。數據顯示,今年以來QFII等境外機構調研A股上市公司超過200家。其中,被調研次數較多的是海康威視、美的集團、信維通信、廣汽集團和利亞徳等。不難看出,境外機構調研的公司亦多與中小創為主,主要涉及電子、信息科技、機械設備等行業。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