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城市打拼、立足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雖然大城市就業機會多,但高昂的房價讓外來人員難以擁有穩定的住所,很多人不得不選擇租房,時不時面臨房東漲價,被迫搬家的窘境,因此很難找到歸宿感。
以上海主城區為例,一室一廳的房子租金在5000元左右都很正常。因此,收入不高的家庭不得不另尋住處。比如,5月22日,解放日報就報道了蔡燕梅一家三口人,居住在唐家塔9.2平方米空間里長達27個年頭。
面臨住房難題的不僅僅有視頻中這類低收入人群,連海歸這樣的高端人才也不例外。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就報道過一位歸國留學生李女士在上海的租房記。
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最開始租的房子在第二年漲價10%,第三年又漲10%。房東都沒有跟她商議過。
很快,房租漲到了我的承受范圍之外。我就答應一位同學邀請我下半年一起合租的建議。在國外,我是很排斥合租的,但現在已經別無選擇了。
但是,從最近幾個月開始,上海的租房市場出現了8年來未有的變化——房租下跌了!
房子賣不出去,不如降價出租
上海房屋租賃指數辦公室數據顯示,2017年4年,上海房屋租賃指數環比下跌0.23%。其實,在2016年12月份,上海房屋租賃指數就環比下降0.13%,而這也是在上海房租連續增長90個月以后首次出現下跌,上一次出現下跌還是在2008年10月~2009年5月,而當時正處于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此外,在2017年1月份,租賃指數也環比下降了0.23%。

也就是說,最近5個月中,有3個月上海房租都發生了下跌。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并非個案,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租金都在持續下降,而且都是金融危機以來首次。有業內人士指出,因為這種情形已經將近十年沒有出現了,一旦房租持續下跌,對于房價的影響也會更直接。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陳慎在一份報告中稱,上海的租金漲幅在一線城市中一枝獨秀,根據中原二手住宅租金指數橫向對比,2010年初至今,上海房租增長92%,而北深廣僅為51%、54%和55%。不過有趣的是,雖然房租漲幅迅猛,但是租金回報率近年來卻持續下降,2017年4月租金回報率僅為1.56%,略高于北京深圳,低于廣州。

說到租房市場,就不能不想到二手房買賣市場。
有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調控政策加碼后,原先打算出售的房屋轉而出租,而原先打算買房的人也延長了租期,但是供應量增大后,價格也具有了浮動的空間。降價幾百塊不值什么,因為相比于空租期一個月的損失,房東愿意主動降價。
今年4月份,中原地產二手住宅租賃共成交1197套,環比下滑20.89%。成交凍結下越來越多的房屋轉售為租。中原地產的掛牌數據顯示,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在樓市調控新政加強后,“由售轉租”的情況大幅度增加,占據掛牌量的一成以上。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陳慎分析稱,2015年以來,由于房地產市場火熱,導致相當比例房東將原本出租的房源出售,使得租房源減少,這也是2015年以來上海房租迅速上漲的主要原因。但是這點在2016年開始逆轉,由于2016年3月份以及四季度的連續政策,導致上海二手房市場交易明顯降溫,交易周期延長,使得賣家要么選擇適度降價銷售,要么選擇延長掛牌時間,而其中相當比例賣家選擇在周期中由售轉租。另一方面,2015年至2016年二手房交易創下新高,考慮交易環節的滯后性,這些房源中投資屬性的房源也逐步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市場,進一步強化了供給。
外來人口持續流出,租房需求少了
除了由售轉租之外,外來人口的流出也是導致房租價格下跌的另一個原因。
每經小編在2015年和2016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發現,2015年,上海有15萬外來常住人口凈流出。2016年,又有1.4萬外來常住人口凈流出。可見,這一趨勢仍在持續。

據中國網報道,今年4月上海房租下跌與租賃市場新增需求收縮有關。一季度上海新增就業崗位數量同比減少5%,其中外省市人口初次來滬就業者減少,新增租賃需求不旺。
陳慎根據上海市統計局每年發布的統計公報分析稱,2011年,上海新增崗位為64.16萬個,而2016年已降至59.93萬個。2017年一季度,上海新增崗位為16.73萬個,比去年同期下降0.88萬個。而且從新增就業崗位的結構來看,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三產業就業崗位不斷增加。
上海統計局的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上海各行業總計從業人員從2013年的1368.91萬人降至2015年的1361.51萬人。其中,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為479.22萬人,到2015年降至459.74萬人。第三產業則從839.04萬人攀升至855.76萬人,兩年間增加了16.62萬人。這意味著以前低端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如果不能適應崗位要求的變化,可能就面臨失業的困境,被迫流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