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順豐與菜鳥的大號在哪持續升溫,企鵝和京東紛紛站隊力挺順豐,這個時候忽然阿里成為了孤家寡人,為什么這次阿里會成為眾矢之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為什么阿里這么不招人待見?
如果說,最近兩天中國到底有什么大戲最為好看,那一定非互聯網市場的順豐菜鳥大戰莫屬了。馬云、王衛兩位身價超過1500億的超級富豪互懟,讓各路吃瓜群眾看的如癡如醉,各種消息早已經把微信、微博刷到爆屏,瀚哥在昨晚也根據自己多年對大數據的理解,寫下了此次順豐菜鳥之爭的背后大數據邏輯,在市場上也得到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在不少平臺幾個小時之內的評論跟帖過千,也非常出乎瀚哥意料。
但是,瀚哥仔細觀察大家對于此事的評論,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這就是與以往阿里系出問題大家各執一詞或者力挺阿里者眾多不同,此次的事件阿里似乎站到了公眾的對立面,不僅是瀚哥自己的文章,其他幾乎所有的文章跟帖評論都是支持順豐倒馬云的,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此次事件怎么會變成批判阿里一邊倒的奇特局面?
一、順豐的朋友遍天下?
發生于6月1日的順豐和菜鳥大戰正在以驚人事態發展著。6月1日,順豐就突然宣布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這意味著阿里巴巴菜鳥無法向天貓和淘寶等平臺提供順豐的物流數據。不過順豐方面卻表示,導火索是對方先切斷了豐巢的信息接口,這還算是雙方之間的互相指責。
如我我們說6月1日還僅僅是雙方的官方聲明以及各家媒體關于這件事的報道,但是當時間進入了6月2日之后的事情確實朝著出乎大家意料的方向快速發展起來了。首先,作為政府的監管機構,國家郵政局出面表示,希望順豐和菜鳥雙方可以顧全大局,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這個表態,算是代表監管部門對這件事給了雙方一個警告,都別鬧太大。
但是,之后劇情卻是急轉直下,之前在雙方公告里面一直被拉出來躺槍的騰訊終于發話了,騰訊云在官方微博上明確表態:騰訊云贊同“開放的云計算”理念,全力保障數據安全,更保障客戶業務安全。騰訊云助力順豐布局云端,無論多么重視順豐的數據與業務安全都不為過。終于,作為中國二馬之一的企鵝沒有忍住,跳出來表明了態度,企鵝終于參戰了,而且是堅定不移地站到了順豐這一邊,網上有很多的網民將騰訊的參戰比喻成“聯吳抗曹”,順豐和騰訊終于結成了“吳蜀聯盟”,來對抗阿里這個龐然大物了。
如果你以為事情到此為止了,那就大錯特錯,因為還沒完,6月2日一早,阿里在電商領域的老冤家京東也終于忍不住了,在企鵝力挺順豐之后,劉強東選擇了跟進,京東發表聲明,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既然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作為“貓狗大戰”中一直被阿里壓著打的東狗,京東當仁不讓地站在了順豐這一邊。
6月2日9:25分,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今日頭條發表信息:“我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現在公民發送的所有私人快遞信息,不管是不是該平臺的都被拿走!已經嚴重違法!公民的隱私信息誰來保護?呼吁有關部門調查!”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是不是力度不夠,京東緊接著就在下午宣布,京東接入順豐旗下豐巢自提柜,并且表明雙方計劃在年底之前將合作范圍擴展至全國26個城市,接入一萬臺的豐巢智能快遞自提柜。另據中國證券網報道,京東相關負責人證實:今年京東與豐巢將全面合作。目前,豐巢已與京東實現了信息的打通,而且雙方均采用了嚴格的數據加密手段對信息進行了高強度的保護。該負責人強調:更重要的是,京東與順豐在客戶服務的價值觀上高度一致。
一時間本來的“三國爭霸”升級成為了“合縱連橫”,戰端進一步升級。
當然,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大量吃瓜群眾這次也開始了站隊之旅,很奇怪的是,這次和往常完全不一樣,幾乎所有的網民都將支持票投給了順豐,一時間互聯網上“挺王倒馬”的聲音響成一片,大有星火燎原之勢,真的是順豐的朋友遍天下嗎?還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二、為什么這次大家都討厭馬云?
這次的情況之所以這么奇怪,完全在于大家的態度,因為無論是企鵝還是京東都是阿里不死不休的競爭對頭,雙馬爭鋒已經爭了十幾年了,京東和阿里也是互懟多年,他們力挺順豐其實完全不意外,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什么大家都會這么討厭阿里呢?
瀚哥認為,這個和阿里采用的平臺化戰略有關。眾所周知,阿里是一個完全的平臺型企業,無論是其起家的B2B平臺阿里巴巴,還是大名鼎鼎的C2C平臺淘寶網,亦或之后的B2C巨頭天貓都是明顯的互聯網平臺,而支付寶、芝麻信用、菜鳥網絡也完全都是平臺。什么是平臺呢?瀚哥用一句簡單的廣告詞可以概括為“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就是平臺,因為平臺不生產任何的產品,它只是一個臺子,讓所有的提供各類服務的企業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平臺的作用就是這個中介,讓信息在這里匯集,讓交易在這里進行而已。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阿里的成功并不僅僅是這家企業的成功,而是各個參與這個平臺建設的企業所支撐起的成功,大量的企業賣家在阿里巴巴上面交易讓阿里迅速壯大,大量的個人店主在淘寶上賣貨支撐起了淘寶的無所不能,大量的中小商家在天貓交易讓天貓不斷發展壯大,所以一開頭阿里的成功就是平臺的成功,同樣這次出事的菜鳥也是如此,菜鳥并不是阿里自身建設的物流企業,卻是由大量物流企業所組成的一個物流聯盟,正是這些平臺最終讓阿里成為了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巨頭之一。、
平臺企業的原則是什么呢?平臺企業的原則是有錢大家賺,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給平臺參與各方都提供賺錢機會的平臺才是好平臺。但是,這樣的平臺也會有問題,這是因為錢都讓大家賺了,那么平臺本身的收入就會減少,所以在平臺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就出現了開放式平臺和封閉式平臺的說法。剛剛我們之前說的,大家利用我這個平臺,通過我的平臺形成交易,從而讓大家都得利的互利共贏的模式,就是最基礎的開放式平臺。
但是,開放式平臺不賺錢,于是就有企業想著,我為什么不把平臺上的所有東西都自己來做呢?這樣好處不都給我了嗎?當然,對于那些在我的平臺上交易的企業,我就通過強控制手段控制企業的發展,慢慢的通過發展蠶食平臺參與企業的利益,逐漸實現我的利益最大化,這種強控制甚至完全控制的模式就是封閉式平臺。很顯然,阿里正在向封閉式平臺的道路上走著,有幾個案例能夠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2010年,淘寶采用了“直通車”機制,讓平臺的推薦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商品,讓賣家通過競價的方式來獲得流量的推薦,于是7月份部分淘寶賣家開始在網上聯合抵制“淘寶直通車”,并組織QQ群對抗淘寶的要求。
2011年,淘寶商城要求部分中小賣家提高保證金,遭到了大量中小賣家的抵制,并導致韓都衣舍、御泥坊、佳能相機等大賣家商品集體下架,甚至關店運營。
2013年,包括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在內的一大批居家類商戶聯合抵制天貓,天貓被迫中止了居家類O2O的發展。
2014年,付費通終止為支付寶渠道提供公共事業賬單服務,付費通控訴支付寶對賬單的“非正常查詢”量是正常渠道的4倍之多。
2016年,美團下線與支付寶的合作,關閉與支付寶在美團的支付通道。
2017年,順豐關閉了與菜鳥網絡的接口。
這一系列的事件背后其實都在說明一件事情,這就是阿里正在不斷加強自身對于平臺參與方的控制力,并且將原先只是平臺參與方的例如天弘基金、口碑網、蝦米音樂等等收歸自己旗下,成為自己直接掌控的企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同樣,也有部分行業內人士表示,阿里在對待行業參與方的態度正在由之前的謙虛、謹慎、友好變得越來越傲慢、無禮、自大,當然這種態度的變化,瀚哥沒辦法判斷,只能放在這里供大家自己考慮。
可以說,這次順豐與菜鳥大戰的爆發,是一系列事情疊加的結果,這件事不論誰對誰錯,阿里是不是也該好好考慮一下,作為一個依靠免費平臺起家的企業(淘寶依靠免費平臺擊敗了易貝)到底該對待市場參與者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度呢?封閉的確可以賺錢,但是開放共贏是不是才是互聯網的真正精神呢?也許在這個市場上,永遠保持一個謙虛謹慎的態度才是一個企業該有的關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