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22日至28日,我連續寫過五篇公號文章,指出了當前業內對于公募FOF在認知方面存在的一些偏差,并基于此給出了明確的政策建議:暫停對于內部FOF的批復,以及暫停對于以內部FOF為主要特征的相關產品的批復。
王群航:不要以錯誤的言論誤導市場
王群航:這樣管理內部FOF 違規吧?
王群航:暫停對于內部FOF的批復很有必要
王群航:談論FOF 能否專業一點? 王群航:這樣管理FOF很不合適 上述文章僅僅為我個人的觀點,也歡迎業內能夠有所探討,其中有的文章在發出之后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人打電話給我,表示不同的觀點,當然,他們是站在基金公司的立場上,從公募基金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與我進行討論的。 我已經學習過很多基金公司宣傳FOF的文章了,其中有一個地方大家是一樣的,即FOF的作用之一,就是幫助廣大基民化解選擇基金難這個問題,畢竟現在基金的基本數量已經超過了股票,市場數量就更多了。如果再加上私募,就更為龐雜了。 內部FOF、外部FOF是我去年給出的兩個專業術語,這是按照標的基金的屬性進行的分類,立即就被市場所接受了,對于大家了解FOF的特性很有幫助。這兩類FOF中,尤其是內部FOF,總體上是較為極端的一種產品類型,就目前的國內基金市場格局來看,部分大公司,理論上一家發一只,就非常足夠多了。 預計,未來的市場發展格局是混合FOF:即其它公司的基金、自家的基金都有的產品,其中,還必須是其它公司的基金居多。(我這里的“混合FOF”概念,與會里的不一樣。反正“混合”二字可以很有內涵,就借用一下吧。) 但是,就當前已經申報的一些產品的情況,相關基金公司若由此而以對于自己公司的基金更了解為借口,大量發行以配置自家基金為主的FOF,把公募FOF運作成為了營銷自家基金的工具,這樣的FOF發展格局,則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