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廣發創業板ETF及其聯接基金相繼問世。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雖然北半球一直沐浴在炎炎夏日之中, 創業板卻仿佛走過了春夏秋冬。讓我們把時間線撥回七月中旬, 彼時各公司中報相繼出爐,創業板前十大權重股的業績一個賽一個的難看, 創業板公司中權重排名第一的溫氏股份凈利潤大跌80%,第二的三聚環保被指疑業績造假,第三的樂視網半年虧了6億多,其它權重如碧水源、掌趣科技、網宿科技都跌得沒了脾氣,很多創業板個股只剩下當初股價的零頭。
悲觀的情緒經過一個周末的發酵,在7月17日(周一)達到頂點,當日創業板指暴跌89.14點,跌幅達到了5.11%。 與股市中股民們倉皇出逃的情景類似,不少持有創業板指數基金的基民也緊急贖回,就怕跑得慢騎虎難下。
讓割了肉的基友們失望了,創業板指沒有如愿跌破1600點。觸及1641.38點之后,創業板開啟了逆襲模式——
后面的臺詞不用說你們也猜到啦:
一跌就心慌,一心慌就拿不住基金。“拿著心慌,賣了后悔”這樣的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讓人對投資對市場的恐懼更深, 形成惡性循環。若想從中擺脫出來,成為一名“拿得住、賺得了”的投資者,基金定投是個不錯的修煉方法。
定投,顧名思義,就是定期定額購買制定的基金。首先選擇一只高成長、高波動的的指數基金。然后——
小白定投三步曲:
1、設定一個小目標:定投3-5年,盈利30%-40%就平倉;若受市場情緒入市,取得20%-30%的收益后也可進行平倉獲利。
2、傻傻地買:每周或每月投入一定的資金購買基金份額(比如每次投入1000元)
3、達到目標之后果斷止盈,撒花慶祝本次定投圓滿成功。
這種方法不需要投資者時刻緊盯著市場波動,有助于保持心態平和。因為是長期投資,有簡單明確的買入賣出規則,投資者對未來的目標更明確,不會因市場一時的波動在沖動之下追漲殺跌變韭菜。
小試牛刀:
廣發創業板ETF聯接A是今年5月25日成立的,從這天起每周定投1000元,這段時間成績如何呢?
截至9月6日,這個定投計劃收益率為4.77%,年化收益率為17.95%。
有朋友覺得這個時間選得太“雞賊”,當前創業板指數已經高于5月25日的指數。聯接基金的單位凈值也符合這個情況,就算5月25日一次性投資,現在的盈利也是正的。
假設5月25日一次性投入10000元,截止9月6日,收益僅為3.44%,和定投收益的差距超過一個百分點。
出的部分從何而來?
答案是:定投在單位凈值最低的時候,撿到了大量便宜的基金份額。
因為每次都定投1000元,單價低的時候購入的份額就更多。這些數量不少的份額拉低了整體的購買均價,使之低于5月25日一次性購買時的價格。所以上漲后才能取得更高的收益。
那我在凈值最低的時候購買賺得不是更多?
這樣想難免有“事后諸葛亮”的嫌疑。7月中旬,正是大家倉皇出逃的時候,創業板指一日狂瀉89點,1500點仿佛近在眼前。在這種殘酷的壓力面前,能忍住不賣的已經是少數,繼續加倉的可以說是“珍稀英雄”了。預判已經觸底?臣妾做不到哇!
對選擇定投的朋友來說,他們面臨的心理壓力就小很多。一方面根據制定的交易規則,目標還未達成,定投仍需努力。另一方面,此時正是他們低價撿便宜的時候,低價買入的份額越多,上漲后獲益就會越豐厚。這是他們堅持定投的最大動力。
創業板漲漲跌跌買著不放心啊?定投滬深300怎么樣?
好問題!我們用數據說話!
創業板指數2010年6月1日開始發布。從這天開始到2015年1月20日,我們選擇其中任意一個交易日開始每周定投,計算首次達到30%這個小目標所用時間。作為參照,我們也統計了相同時段內定投滬深300指數的表現。結果如下:
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發現,定投創業板的效率比定投滬深300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同樣是實現30%、40%的小目標,定投創業板平均用時只占定投滬深300的60%左右,前者完成3個目標了,后者還在為第二個目標苦苦掙扎。
定投創業板,無論哪個目標,用時普遍集中在800天以內。滬深300方面,時間的分布比較均勻。900天內實現目標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對定投來說,高波動(漲漲跌跌)意味著更多機會積累低價份額;高成長意味著更多機會實現盈利目標。對于單邊上漲的指數而言,定投反而會造成越投越貴的窘境,得不償失。因此,高成長高波動的創業版指數定投表現優于滬深300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