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財富的多少與理財的早晚有很大的關系。正所謂,早期的鳥兒有蟲吃。理財開始得越早,越容易積累財富。
如果徐先生從20歲開始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元買基金定投,假設平均年報酬率為10%,他投資10年,也就是26歲時就不再扣款,然后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他60歲要退休時,本利和已經達到了約162萬。可想而知,早投資幾年,復利對我們影響有多大。但是黃先生等到了26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按每月500,10%的年報酬率計算,他整整花了33年持續扣款,到60歲才積累到約154萬。
我們假設徐先生在26歲的時候沒有停止投資,而是繼續每月投資500元,那么同樣到了60歲,他積累的財富將是316萬,幾乎是黃先生的兩倍。在投資過程中,人們往往會發現,堅持一個長期的投資計劃相當不容易,就拿炒股來說吧,如果你利用炒房的思維去炒股,那么我想大多數人都能賺到錢,因為買房的時候你會選地段,看交通,看政策,往往需要一年或者二年的時間去規劃,但是炒股呢?往往是一分鐘就可以決定買哪只股票,你甚至都沒有去了解這家公司是否有盈利,公司的收益是否處在上升的階段,運氣好賺錢了,馬上甩出去走人,萬一運氣不好被套住了,想想止損算了,也是拍拍屁股走人,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股市經常虧錢的原因,害怕虧錢的心理往往會讓人們改變長期投資的計劃,而如果市場飆升,往往就會導致大家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承擔過高的風險。追漲殺跌成為人們不可克服的人性弱點,極少有人能夠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