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同時疊加環保因素,其對周期性行業影響較為深遠。業內人士認為,供需兩方面變化導致企業盈利進入復蘇“快車道”,未來周期股存在顯著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同時,只要環保力度邊際持續,周期股行情就具有持續性。
周期性行業價值仍存
“從公布的8月經濟數據來看,工業、投資、消費均不及預期,這無疑加大了市場對國內工業品需求端的擔憂,不過我們并不持悲觀態度。”華鑫證券分析師嚴凱文認為,1-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較1-7月下跌1.3個百分點。8月當月銷售面積同比增速4.3%、較上月低點回升2.3個百分點。1-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7.9%,較1-7月持平,7月房地產投資增速7.8%,較上月的年內低點回升3.0個百分點。
嚴凱文指出,不管是從需求端亦或是供給端,還是行業本身,周期品遠未到全面收縮的時候,其行業自身的價值依然存在,只是目前場內的邏輯無法再支撐周期股的連續上攻,在前期的大幅上漲之后,目前面臨獲利回吐的需求,四季度周期股依然將會有脈沖性的行情機會。
西南證券分析師朱斌認為,當前周期股的波動與調整,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市場對于經濟預期的波動。經濟數據造成預期波動是常態,其帶來的市場波動甚至會大幅度超過基本面波動。研究歷史數據可以發現,這種預期波動反而會形成反向布局周期股的有利時機。從表觀的原因來看,經濟數據與預測值出現較大的差異是一種常態。根據已經公布的經濟實際值與預期值來看,雙方形成差異是常態。2017年二季度GDP數據超預期上行,推動本輪有色、周期行情。而從工業增加值增速來看,2016年初、2017年二季度,工業增加值都出現過超預期下行或上行的狀況。
朱斌強調,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供給側改革增強了經濟韌性,使得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恢復,這種恢復將不是一種暫時的變化,而會具有相當的可持續性。供給側改革的長效機制在于,通過限產與去產能之后,用環保新政加以接力,對整個行業的供給格局產生持續壓力。這將保留供給側改革的成果,使得相關商品的價格穩定性提高,相關企業的盈利保持穩定。未來周期性行業的集中度將提高,龍頭企業獲利的持續性增強,周期性減弱,價值性增加。
周期股仍有布局機會
華龍證券分析師任軒墨認為,8月PPI環比漲幅顯著擴大,同比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環保督查和限產的影響較大,成為近期推動上中游漲價的核心因素。黑色金屬加工、有色金屬加工、化學原料、造紙業同比漲幅分別為29.1%、16.3%、8.4%和10.2%。PPI生產資料大類當中,采礦、原材料、加工業8月同比漲幅分別為18.2%、11%和6.4%,環比漲幅分別為1.8%、1.7%、1%。因此,只要環保力度邊際持續,對PPI的影響就是環比漲幅繼續為正,周期股行情就具有持續性。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供求缺口將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原因在于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限貸、環保督查、供給側去產能,這意味著中上游工業品價格和企業盈利水平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高位。
任澤平指出,在經濟L型韌性強、通脹壓力邊際增加、金融去杠桿顯露效果的環境下,貨幣政策仍將保持中性,過緊過松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維持年初以來戰略看多經濟和A股的判斷。A股市場推薦兩個方向:一是基本面改善方向,消費、周期、金融、真成長輪動;二是主題投資方向,推薦混改、京津冀、雄安、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軍民融合、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
朱斌指出,從周期股與經濟波動的相關性來看,2016年以來,經濟向下波動的時點基本都是布局周期股的良好時機。如2016年初,PMI回落到48以下,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而鋼鐵指數也基本處于近年來的底部區間。而2017年6月PMI再次回到50的榮枯景氣線之下時,鋼鐵指數亦在構筑階段底部。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PMI仍然處于高位,未來下行時,將帶來周期股更佳的布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