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知識:理財差距到底有多大?有句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氣死人”的情景。比如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明明你是跟著隔壁的股神炒的股,他賺了你卻賠了。這僅僅是運氣的問題嗎?恐怕不盡然。以下幾點原因或許就是導致你越理財越窮的真實原因。
理財知識資料圖
1、認為“收入-支出=存款”
很多人認為存款是每月支出之后剩余的部分。但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存款應該是收入到手首先預留下的部分,剩下的才是支出。
而正確的消費觀應該是:收入-存款=支出。如果不事先預留好存款,支出容易超額,那么每月結余也成了泡影,又何談在結余基礎上的理財呢?
2、好沖動盲目理財
有些人理財容易沖動,看到低風險,收益又穩健的產品就沖動投資,而且不計后果地全部投入,但投資完了才發現這是一款跨度長達一年的理財產品。
下次再遇到年化收益高于5%甚至高于9%的理財產品,只能白白錯過投資機會。比如像一些小額理財平臺JIA理財,有的產品收益甚至達到12%,如果沖動投資就容易錯失坐收高收益的機會,另外也不利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3、不留足備用金
有些理財達人,自認為理財就應該充分利用每一分閑錢,所以除了吃喝的必要花銷,其他資金全部存入理財產品。
等到發生突發用錢情況時,就火燒眉毛了,只好到借貸平臺借一筆錢出來應急,但借貸的利息往往要高于理財收益,所以這樣理財又有什么意義?所以,為了預防急用錢的情況,一定要事先留足備用金,小額閑錢可以存入貨幣基金等隨存隨取的產品中。
投資理財資料圖
4、不懂利用長期貸款
像上文的例子中,短期貸款的情況自然利息比較高,但如果是長期貸款又是另一種說法。比如房貸、車貸,現在的利息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如果可以利用貸款進行投資,賺取差價,不僅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水準,還多了一種財富增值的途徑,像目前市場上熱銷的穩利精選、瑞·公寓組合投資計劃等固定收益類的項目,收益均遠超貸款利率。
5、喜歡跟風投資
像文章最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其實并不是因為他運氣差,而是他真的不懂投資理財。股神進入的點確實是比較低的點,但等到那位朋友再跟風進入時,市場已經變換了風向,已經由牛市變熊市,這時候股神早就全身而退。
而這位朋友卻還傻傻地一頭扎進風險里,所以不虧才怪。實際上跟風投資有一定延后性,如果踩不準入市的點很容易被割韭菜。所以理財一定要自己做功課,自己把握節奏才能降低被套的風險。
關于理財知識:理財差距到底有多大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