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銀行理財大變局 保本產品預期收益率集體下降!保本產品預期收益率集體下降,非保本產品預期收益率全部上升,發行量也顯著下降。資管新規一個月的征求意見期結束,銀行理財的大變局徐徐拉開帷幕。
普益標準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2月9日至15日,295家銀行共發行1787款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102款,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7個省份的保本理財收益率環比下降, 31個省份的非保本理財收益率全部環比上漲。而在11月份,銀行理財發行量增加2478款,31個省份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部環比上漲。
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意外。11月17日,央行等公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如今一個月的征求意見期剛剛結束。資管新規發布后,銀行普遍擔心,快速打破剛兌會導致客戶大規模贖回產品;銀行理財期限短,而配置資產時間長,新規實施后,很多產品將無產品接續。
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真正存在期限錯配風險的,是最近兩年發行的產品,占比并不是很大,即便屆時沒有新產品接續,仍可通過其他金融工具解決,相關風險可控。而打破剛兌,還對銀行存在利好因素,未來理財會有回升。理財業務也將從表外進入表內,促使銀行負債成本下降。
保本理財收益率集體下降
資管新規發布一個月后,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
根據普益標準最新監測數據,12月9日至15日的一周,共有295家銀行發行1787款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增加1家,產品發行量減少了102款,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79%,較上周上升0.04個百分點。
分省份來看,該周只有4個省份的銀行保本理財收益率實現環比上漲,27個省份環比下降,而31個省份的非保本銀行理財收益率全部環比上漲。
這種情況在12月2日至8日就已出現。普益標準監測顯示,其間,294家銀行共發行1889款產品,發行銀行數增加15家,產品發行量比前一周增加93款,其中有1個省份的保本理財收益率實現環比下降,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產品收益率環比上漲。
而在過去的11月份,情況剛好與現在相反。當月,473家銀行發行了10799款理財產品,發行量增加2478款,31個省份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部環比上漲。
資管新規如今一個月的征求意見期剛剛結束。新規公布后,銀行普遍擔心,由于受到嚴格約束,新規實施后理財產品規模將會萎縮。
“我們內部已經開了兩次會,對新規的影響進行了一些研究,下周還要開會討論進行研判,會在內部出一個正式報告,分析下一步的業務方向?!蹦持行°y行董事長對第一財經表示,由于不允許理財產品剛兌、向凈值型轉型,且理財在各類資管中規模最大,資管新規實施后,銀行理財所受影響可能最大。
《征求意見稿》多處規定均涉及資管產品剛兌。其中,第二條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兌付困難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第十三條則規定,金融機構不得為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資產或股權資產,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擔保或回購承諾。此外,第十八條還要求,資管產品應實行凈值管理,凈值生成應符合公允價值原則。
銀行業普遍擔憂,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截至2016年底,銀行理財非保本產品的存續余額為23.11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9.56%。2017年6月底,非保本產品的存續余額為21.6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