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銀行職員為什么都不買銀行理財產品?近來,投資市場日趨火熱。而且逢春節,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漸增多,手中閑錢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們都想找一個安全的理財方式,但是真正懂的人卻沒多少。這個時候很多朋友就會把錢給銀行,心想銀行有國家當背書,會比其他的理財方式穩定很多,總不會給我賠了吧。
經常在銀行辦理業務的朋友應該知道,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柜臺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銀行的理財產品銷售和存款業務是分屬不同的部門,所以理財產品和銀行儲蓄不同,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銀行也是不會承諾保本保息的。
而且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能夠·拿到更多的銷售提成,經常向不懂理財的普通儲蓄用戶推銷風險較高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銀行也會推卸責任的。
銀行理財銷售人員在推銷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銷售人員大多數時間不止會銷售自己的理財產品,更多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托等產品;有很多用戶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到期想提取出來卻被告知無法提取。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么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過程中,盡量將相關文件閱讀完畢,注意銀行套路,可以減少較多的風險。
關于銀行職員為什么都不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