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要學會未雨綢繆!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要想成為理財高手,每個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理性地理財。在我們理財的過程中,對于月光族來說是個非常巨大的工程,每個月都沒有能留下積蓄。
這類人群因為每月都不能留下盈余,所以在支付完當月的花費后并不能有能力去進行其他的活動,我們說社交活動也好,或者投資活動也罷。所以也就不可能去積累自己的資產。我們說像這類人群就是沒有積累財富的思維。
另一類人是每月收入收進來之后先支付負債,比如房貸、車貸等負債,之后在產生各種支出,這類人群有可能在每個周期有盈余,也可能沒有,有一些財商比較好的,有管理財富意識的會進行資金的打理,但另一部分就說不好了,而上述這類人群算是比較居中的一類人;
最后一種是真正擁有富人思維的,典型的表現形式就是每月的現金流入一定是投資到可以產生收入的資產當中,而產生的收入又會再次投資到其他新的資產當中,像這種讓自己的收入和資產不斷進行循環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管理財富的人,也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具有“富人思維”的人。
對于以上的人來說,存錢是理財的第一步,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必經之路。真正的理財高手一般都是在學習和實際投資中歷練出來的,財富的積累,從點滴開始,每個人都要未雨綢繆。
25—35歲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年齡,也是人生財富的重要積累期。時間也如白駒過隙,快得讓你措不及防。但是經過25歲以后,會有一部分人開始覺醒,在職場上變得更具有競爭力,慢慢坐上管理層。那么,對于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收入多少算合適?不得不說,收入這個東西,在不同城市之間差異很大。面對不同的階段我們的理財方式也不一樣,所以不能再一味地以儲蓄為主,一些必要的投資和保險也得跟上。
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殘酷的是,除了少數高薪群體,大多數上班族靠每個月的死工資,根本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在你這個尷尬的年齡除了升職加薪,還要學會投資理財。所以,30歲之后,為了更好的積累財富,小編送你一份攻略!
1.首先要了解你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你是保守型,還是激進型,還是平衡型,決定了你會選擇做什么樣的投資。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進步的同時做好投資理財。
2.學會記賬吧,知道自己的消費習慣,有節制的控制自己的支出。記住收入-存款=支出,而不是收入-支出=存款。
3.要將工資收入的30%用于固定存款,比如我每月工資3000,固定時間每月15日,拿出工資的30%即900元存入銀行或者做基金定投。
4.現在的兼職市場比較龐大,各行各業都可以發展自己的第二職業。利用業余時間做兼職,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還能增長自己的見識。
5.如果你還沒有結婚,可以拿出結婚的存款配置點穩健型理財產品,不僅安全可靠,收益率也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出不少,投資時間也可自行選擇,更加靈活,尤其是進行中短期理財,再合適不過了。
6.俗話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分散投資其實是理財上的老生常談。分散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沖風險,可以在不降低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
7.30歲以后必要保障不可少,配置商業保險不僅是給自己提供保障,也是給未來的家庭提供保障。比如可以在社保的基礎上,再配置些商業保險,如重疾險、意外險等。
關于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要學會未雨綢繆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