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小知識:30歲以后必須丟掉的4件東西!當你20歲的時候,覺得25歲是個分水嶺;當你26歲的時候,你覺得可能30歲就該實現人生角色的大變化了。可是真的越來越近30歲,卻發現它和其他人生時刻并無什么不同,只是有些道理我們早就該知道。
2017年,吃瓜群眾圍觀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戲。做為看客,或者體驗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真相總是讓人難以接受。30歲以后,必須要丟棄這4個想法。
一、人,生而平等
最近,看到一個公號作者去了貴州捐書,本來只是想捐書,但是被那邊的貧困情況所震驚:吃一些簡單的食物,家徒四壁,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學校里也是條件很差,桌椅很舊。于是該作者又多方聯系,趁周末,請人粉刷了墻壁,添置了新的桌椅,讓教室煥然一新。
都說上帝是公平的,人類也把追求平等、自由掛在嘴邊,有些時候,出了事也會委屈,憑什么?憑什么是我?
我還看了一個短片,大意是一個跑步比賽,但是裁判有條件,符合條件的,可以往前走兩步。第一個條件是:父母沒有離異的,然后是很多比如家庭方面,父母恩愛的,家庭條件還可以的,再者是教育方面上過培訓班的,請過家教的,讀過大學的等等。然后條件讀完,人和人的差距已經拉開的很大很大了。有個黑人小伙,從第一個條件開始,就沒有移動過腳步。
這個短片是告訴人們:很多時候,你看起來很厲害,是因為你天生就擁有很多資源。所以,丟棄人生而平等的想法。承認人生而不平等,這個事實我們要接受。都說投胎是個技術活,但是在這一步技不如人,也沒辦法。
二、打破潛規則
袁立手撕《演員的誕生》節目一事,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現在還沒個定論。這件事,很多人都解讀過,有什么職場越級的,有什么服不服輸的,有什么應不應該的~~
所為吃瓜群眾,我沒法站隊。但是身在娛樂圈,就是這么現實,就是有潛規則,這個規則不是某個人制定的,也不是某個人說不行想推翻就推翻的。包括維密大秀上摔倒的奚夢瑤,半個娛樂圈為她打CALL,我是拋白眼的,打什么打,模特走秀摔了,不站起來還能怎樣?沒有半點邏輯,由此可見,娛樂圈也都是抱團取暖的。
其實任何行業都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丟棄打破潛規則的想法,承認某些潛規則就是客觀存在。比如,我們公司升職最快的,除了個別表現特別突出的人才,就是太子爺~。而且還要弄出差不多的位置安置幾個太子爺。你有什么好不服氣的,老板不培養兒子還能培養你么?
三、財務安全
首富王健林先生,今年應該有百般滋味在心頭。起初一不小心弄出個流行語“定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然后就是各種傳聞上身,打包拋售資產,銀行斷貸等,連思聰少爺都低調了很多。包括“女巴菲特”趙薇,也從股神的寶座上跌落,被查,被罰~~
他們夠不夠“財務自由”?他們是不是“財務安全”?他們有沒有進行“資產配置”?然后呢?
之前小她社區有人討論年入多少錢有安全感。在中興程序員跳樓,在創業公司老板被前妻逼死這種時代背景下,估計多少錢都不夠有安全感。
我們普通人呢?昨天也跟老公討論了一下中年危機。他說有些壓力,然后準備不要二胎了。(此處有我的白眼)
我倒沒有太多的焦慮。我從來沒有把自己定義為“中產階級”,一并開支,沒有標配,沒有向XX看齊的壓力。我選擇腳踏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父母那輩條件那么差,我們如今也都順利成家立業了,只要努力,一代會比一代好。所以,丟棄財務安全的想法,踏實賺錢才是王道。
四、擁有第二職業
一談到中年危機,很多人都覺得要找好退路,找好副業,練好第二職業,發展斜杠青年。我并不是很認同。
第二職業難找嗎?如果不嫌棄,下班后的一些零工,不是光給大學生準備的。網約車司機,送外賣,真到了一定的地步,也不是不能做的。
安身立命的首要原則,是做好你的第一職業。我不覺得第一職業做不好的人,能做好第二職業。除非進錯行。所謂的第二職業,是你在精通第一職業的前提下,發現的另外的機會。如果是第一職業的延伸,那第二職業水到渠成。因此,丟棄第二職業不實際的幻想,承認第二職業就是一個偽命題。
比如一些退休醫生,被私立醫院返聘,做顧問等。這些都是行業內的名醫了才有如此待遇。如果做不成好醫生,早早跳出醫院做別的,還能兼職做醫生嗎?
不排除做好本職工作,還有另外才藝的妹子,靠興趣增加些收入。如果能超過本職工作,完成可以發展成事業,讓“第二”成為“第一”!!
最后,寫到這,可能很多人感覺比較悲觀,不,其實我想說的是,即使命運不公,那就早早接受,但是上帝攔不住你勤奮,你努力,你學習,你前進。抱怨的話少說,矯情的事少做,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把專注力放在愛的人身上。
即使永遠不能財務自由、財務安全。但是不影響我們年輕時減少無謂的購買欲,多多增加儲蓄,多一點存款傍身,安全感總是會多一點。正是因為前途未卜,我們更要逆風前行。獲取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