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知識:避免五個坑,掌握三個技巧!現代社會理財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門不能忽視的技能。個人投資理財,還是覺得非常有必要進行的,特別是金融轉型的今天,如果你不讓資產運作起來,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極有可能出現大的貶值。
第一個坑:不懂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落入消費主義陷阱。
當年張子強綁架了李嘉誠的兒子,后來李嘉誠遵守承諾,用了10億多港元贖回自己的兒子,并且讓他去買長江實業的股票,但是這個悍匪不聽,認為錢不能用于消費,就沒有價值。結果,錢很快就敗光了,最終踏入不歸之路。
第二個坑:迷信理財的所謂金科玉律,落入教條主義陷阱。
在理財方面有8個傳播很廣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則;3)4321定律;4)雙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資小白將這些定律奉為金科玉律,其實大可不必。投資理財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但是絕不能過于教條。
比如從房貸收入比不能超過30%的30定律來講,如果房子本身用來投資,租金收益覆蓋了還貸壓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個人未來現金流能夠穩定增長,還完房貸后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而且房價正處于初期上漲周期,這個時候更不應該局限于30定律而錯失買房的良機。
第三個坑:輕信理財承諾,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寶當年的急速擴張,正是利用了投資者對高收益的極度渴求,對外承諾的年化收益高達9%-14.6%,幾乎是行業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見有利可圖,全國各地投資者蜂擁而至。更有瘋狂的“大爺大媽”,提著現金直接殺往e租寶當地分公司。
事實上,金融公司在對外推銷自己理財產品時,可能只談收益避談風險,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風險,成為普通投資者難以識別的陷阱。
第四個坑:缺乏獨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從眾心理的陷阱。
投資市場上,看到別人投資賺錢,盲目跟風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們交給市場的巨額學費。
2007年10月上證6000點上方、2015年6月上證5000點上方,在巨大的賺錢示范效應下,無數對市場一無所知的新股民沖進市場,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貢獻出全球第一的巨額成交量、獲得浮盈帶來的短暫快感之外,面臨的是長期難言的痛楚。
第五個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頻繁買賣的流動性陷阱。
比如投資股票,很多人追求動輒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過高的預期收益,必定導致過于頻繁的交易,最終陷入流動性帶來的虧損陷阱。事實上,股票市場的長期走勢是向上的,正是過高的收益預期和頻繁交易,才是導致大部分人虧損的根源。
1、個人投資理財要量力而行
在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將個人或者家庭日常消費、存款、理財的錢進行區分,把理財的錢分成不同的比例進行投資;同時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現有的錢進行投資,量力而行,比方你有10萬的理財資金卻非要湊夠50萬進行理財,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
2、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才是最好的
在進行個人投資理財的時候一定不要隨大流,每個人的財產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收益預期是不同的,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看著別人買了某種理財產品自己也買,2018年投資理財一定要選擇自己了解的、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世上沒有最好的理財產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現在一些P2P網貸理財平臺門檻低、收益高、風險也小。
3、個人投資理財進行組合投資
不管是在哪個渠道,抑或購買何種理財產品,都不要把所有的資金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為了盡量不被一網打盡。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現在的投資理財產品眾多,投資時間、門檻、金額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如何選擇個人投資理財產品才是最能體現個人水平的時候,不管哪種理財方式最根本的是保證本金的安全,組合投資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總之分散投資是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
以上就是關于理財知識:避免五個坑,掌握三個技巧的相關內容,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