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溪桐)P2P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去蕪存菁的清理階段,行業將清理一大批資質、能力不行,運營不規范的平臺,之后將會迎來一個合規發展的時代。
2018年初下發的《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驗收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托互聯網公開發售資產管理產品,須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頒發的資產管理業務牌照或資產管理產品代銷牌照,否則視作非法金融活動。
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幾乎只剩P2P網貸了,而之前的互聯網證券、資產管理等,要么因為無法取得牌照,要么受到政策嚴格限制,幾乎很難再繼續開展業務了。
一個沒有監管的行業是走不遠的,嚴管才有未來
P2P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在監管這么嚴,這里整治那里備案驗收,P2P是不是國家不支持了,沒有前景了,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國家密集出臺監管法規,正說明國家對P2P行業的重視,一個沒有監管的類金融行業,是走不遠的。只有受到強監管的行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從國家陸續出臺的法規來看,P2P行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是合規、規范,為小微領域的融資更好地做出貢獻,也為投資人提供安全、規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對互聯網金融實施普惠金融的作用,監管層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點從互聯網金融連續三年(2014年-2016年)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就可以看出。但行業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風險事件頻發,監管也開始在調整思路。我們梳理了2014年以來,由中央層面頒發、影響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多份政策文件發現,監管現階段更多強調的是互聯網金融應該在規范、有序的前提下進行。
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去蕪存菁的清理階段,行業將清理一大批資質、能力不行,運營不規范的平臺,之后將會迎來一個合規發展的時代。
監管越發嚴格的P2P行業,將會越發規范、合規,對于投資人、借款人、認真經營的平臺來說,都是好事,雖然收益會降,但也會越發安全,行業洗牌結束,剩下的大多都會是有實力的平臺。
選擇平臺是關鍵
P2P投資理財平臺很火爆,但市場上的投資理財平臺平臺魚龍混雜,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添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后跑路。對投資者而言,在篩選網貸平臺時,考察平臺的安全性要從多方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