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訊:很多經驗不足的初學者在投資理財中有很多困惑,也犯了一些常見的錯誤,下面通過幾個案例來分析一下。
投資者A:之前投資失敗過,所以后來有錢就不敢放在手里,怕自己忍不住再亂投,干脆把50萬全部買了3年的銀行定期理財,之后有一次著急用錢,這50萬卻取不出來。
投資者B:他牢記一句話:“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所以他把10萬塊錢分散開來,6萬投資到4個銀行理財中,2萬放在工資寶,2萬購買定期理財。其實,以上兩位同學都犯了初學者很容易犯的錯誤,比如流動性不足,配置太過分散等等。
流動性不足
流動性是在投資理財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上面的第一位投資者顯然沒有考慮好這一點,忽略了自己在最近幾年的用錢需求,把一大筆錢全部投到了3年定期銀行理財,以至于要用錢時,有錢取不出。
該怎么做呢?按照“現金池、目標池、金鵝池、保險池”來分類管理自己的財富,現金池里的資金是用于日常消費的,流動性要求最高,需要隨用隨取;目標池是為了存儲實現近幾年的家庭目標的資金,流動性要求低一些,但也要在目標時間內能取用;金鵝池則是為了實現長期的目標,所以這部分資金不需要有太高的流動性。
配置太過分散
和第二位投資者一樣,很多初學者都記住了要分散風險,于是過于分散地配置了數額不多的資金,這樣做表面是為了分散風險,提升收益,但由于資金有限,投資太過分散,不好打理且容易產生遺忘。而且分散風險的關鍵不在于分散配置了多少個理財產品,而是配置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是不相關的,如果同漲同跌,分散就是沒有意義的。
投資渠道局限
和第二位投資者正相反,有些投資者不喜歡分散投資,而是集中在單一的渠道,有可能是過度謹慎,比如某人有2萬元放在銀行做定期存款,還有可能將大量資金都投向某單一資產類別或某一單個項目,未能實現多元化組合的資產配置。這些都是不科學的方法。
跟風投資
在投資新手中,跟風理財現象特別常見,聽到大家說股票暴漲就去買了股票,但很可能這個時候已經接近了頂點,一進去就被套牢。“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發展,在樂觀中消失。”這是“全球投資之父”鄧普頓的名言。我們必須對市場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并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認識,切勿跟風投資。
缺乏風險意識
投資有風險,我們都知道,但是真的每個投資者都有風險意識嗎?還真不見得。
不同的投資品有不同的風險,需要在投資前就做好充分的了解,當然高風險對應高收益,低風險對應低收益,這就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如果投資虧損,我們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們該怎么做?
投資前,給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個診斷。投資前,系統地了解自己的財務,并做一次財務體檢,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幫助我們查缺補漏,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投資渠道。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安全指標、成長指標和財務自由度。
持續學習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是一門系統性的學問,而且市場在不斷變化,我們需要持續學習,做到及時捕捉市場動向,判斷趨勢,掌握科學的資產配置和規劃方法,同時對各類投資品的投資方法和技巧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在投資中游刃有余,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