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訊:3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在降低鋰電池汽車補貼的同時,支持各地對充電、加氫基礎設施進行“補短板”建設。在鋰電池汽車的補貼逐年退坡的背景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不減反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刺激了氫能源產業的發展。
進入2019年,無論是政策面還是產業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路徑逐漸清晰。上市公司也紛紛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零部件、電堆、電池系統和整車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加速布局。二級市場上,今年氫能產業鏈板塊整體上漲趨勢明顯,相關概念股如雄韜股份、美錦能源、全柴動力、厚普股份、雪人股份等股價從今年年初至今的漲幅均超過了100%,整車企業代表如中通客車、福田汽車等年初至今股價分別上漲86%和41%。
關注在燃料電池以及氫能源領域的核心環節的公司,這核心環節有兩個,第一個的話就是前端的制氫加氫儲氫的環節,第二個的話就是終端的燃料電池系統和電堆以及它的核心零部件的領域。
但是為什么加氫站建設卻止步不前呢?
作為氫燃料汽車的必備配套,直到今天加氫站運營經驗依舊不足,盈利能力普遍受限。在我國,無論已建還是在建的加氫站點,多數停留在示范、實驗等階段,資金更熱衷于投資氫燃料電池、整車生產等領域。加氫站的發展滯后、盈利受限,反過來又制約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導致投資、運營雙雙遇冷。
因為市場規模小,氫能源行業發展還處在早期,此外,制氫企業稀少,導致氫氣的成本和運輸價格偏高,短期內運營難以達到盈利。除了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在整個籌建過程中,加氫站的選址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加氫站的建設必須結合安全因素,與重要公共建筑是要保持50米以上的安全間距。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