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一直是昆明的一張城市“名片”。多年來,昆明市積極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格局,加快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建設,加強機動車尾氣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等,著力解決以可吸入顆粒物為重點的大氣污染問題,把“藍天工程”作為市民共享成果的“民心工程”。
一季度昆明空氣質量排名與去年一致
今年一季度,昆明市主城區優17天,良好73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各污染物平均濃度達到國家年均二級標準要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空氣污染物主要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主,在非優級的73天中,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58天,占79.5%;其次為臭氧(O3),出現10天,占13.7%。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昆明空氣質量排名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的第4位,2月排名第10位,3月排名第20位,1季度總體排名第11位。2016年1月昆明空氣質量排名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的第10位,2月排名第15位,3月排名第6位,去年一季度昆明的總體排名也是第11位。從全國74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情況來看,2017年一季度與2016年一季度排名相同,均為第11位。
空氣質量監測進入自動化監測時代
昆明市環保局介紹,截至2016年底,昆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共有23個,已經全面覆蓋昆明市主城五華區、盤龍區、西山區、官渡區、呈貢區、晉寧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滇池旅游度假區,以及富民縣、尋甸縣、石林縣、東川區、祿勸縣、宜良縣、安寧市、嵩明縣、空港經濟區、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和倘甸兩區。所有區域空氣自動監測站均按照國家新空氣質量標準進行建設,監測項目均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6項指標。
昆明市的空氣質量監測工作已經進入全區域、全項目、全時段的自動化監測時代。政府及環境保護相關職能部門能夠隨時掌握區域內空氣質量的情況以及變化趨勢,監測數據能夠有效指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財經365)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經本站核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