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昨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北京藍皮書: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6~2017)》,藍皮書對北京市16區公共服務進行了綜合評價,西城區排名第一,大興區排名最后。
16區公共服務水平呈“U”形排列
北京藍皮書主編、北京市社科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施昌奎介紹,在重點建設城市副中心和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北京公共服務規模和體量已步入世界城市行列,公共服務從數量擴張邁入質量提升階段。
北京市社科院管理研究所課題組通過績效評價,得出各區公共服務的綜合評分,排在前六名的分別是西城區(0.7034)、東城區(0.6912)、延慶區(0.6672)、門頭溝區(0.6169)、朝陽區(0.6048)和懷柔區(0.6000)。
排在中間五位的分別是平谷區(0.5967)、密云區(0.5828)、海淀區(0.5605)、石景山區(0.5537)和昌平區(0.5335)。
排在最后五位的是豐臺區(0.5175)、順義區(0.5072)、房山區(0.4969)、通州區(0.4897)和大興區(0.4896)。
可以看出,東西部區縣整體得分較高,而南部區縣整體得分較低。施昌奎介紹,雖然2016年評價體系在環境保護維度中加入兩個反映努力程度的指標,但并沒有從整體上改變近“U”形的排列情況。
通州大部分指標均不同程度增長
在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步伐的推動下,通州區大部分主要公共服務資源供給都有一定程度提升。
基礎教育服務方面,中學師生比由2014年的12.64增加到13.82,增加9.34%;社會保障服務方面,萬人收養性單位床位數增加7.08%;醫療衛生服務方面,人均診療人次增加5.70%;文化體育服務方面,人均藏書量增加9.14%,圖書館總流通人數增加10.61%;環境保護方面,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值下降30.21%,PM2.5年均濃度值下降12.74%。
不過,藍皮書指出,通州區很多公共服務資源絕對量在全市仍處于較低水平。
環保維度增PM2.5下降率評價指標
課題組介紹,北京市公共服務績效綜合評價包含基礎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六個維度的評價體系,每個維度分別包含4到8個評價指標。
施昌奎說,2016年仍沿用以往的評價體系,但為了反映各區努力程度,在環境保護維度中增加兩個反映努力程度的評價指標:PM2.5下降率和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介紹,不能肯定地說結果就是完全客觀的,他們在處理數據的時候用了最接近科學的方法,得到最接近客觀的結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財經365)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經本站核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