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資訊:揭秘巴菲特成功的“黑暗”史!巴菲特是當今首屈一指的投資大師。但他的投資智慧并非是在菩提樹下打坐頓悟而成的,而是從一個無知少年漸漸成長為如今的投資大師的。另一位投資大師費雪如此評論巴菲特,“每隔十年,他就進化一次”。 循著巴菲特的投資生涯,我們也能夠看到巴菲特投資思想的演進脈絡。
1 早年:無知少年
巴菲特11歲開始選股票。他靠著小時候跟爺爺打零工、賣口香糖,撿高爾夫球轉來的100美金,以及從姐姐哪里借來15美金,花了114.75美金,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跟普通的投資者一樣,小巴菲特也是一買就跌。她姐整天在旁邊說,“你看吧,又跌了!”終于股票回調,漲到120美金,巴菲特趕緊解套。但之后股票開始飛速上漲,3個月后漲了一倍。第一次炒股,巴菲特賺了5美金。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資經歷,跟我們也沒有什么不同,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這之后,巴菲特決定遠離股市。他又開始賣報紙。14歲時,巴菲特就掙夠了當年納稅起征點。不過精明的巴菲特在自己的稅表里列上了自己騎自行車的折舊費用,這算是第一次合法避稅。股神早年間就流露出敏銳的商業感覺。
2 青年期:撿煙頭
19歲,巴菲特上大學了,一般人也是在這個年齡,去了沃頓商學院,但他覺得上的課沒什么意思,就回家了。巴菲特決定自己看書,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大家基本都聽過。巴菲特看到這本書,就像是突然偶然意外,掉到懸崖下面,撿到了一本武林秘籍。他的朋友說,“巴菲特看到這本書,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巴菲特在1970年,跟格雷厄姆的通信時說,“在此之前,他一直是靠著腺體,而不是靠著大腦投資的”。也就是說,在遇見這本書之間,巴菲特的投資一直是“走腎不走心”,全憑頭腦一時沖動。
這本書幫助巴菲特打開了新世界,尤其是“安全邊際”的學說,在股票被低估的時候買入,等股票回歸價值后賣出。巴菲特把這種投資方法稱為“撿煙頭”。別人丟棄的煙頭,他撿起來,然后還能吸一兩口。嗯,還濕漉漉的,帶著口水的味道。巴菲特將這稱為“40美分買1美元的哲學”。
這可以看成是巴菲特的第1次進化。
后來,巴菲特去了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格雷厄姆,相處甚歡不敢說,但格雷厄姆至少是很欣賞巴菲特的,格雷厄姆開設的《證券分析課程》中為一個A+就給了巴菲特。這不像索羅斯。索羅斯一直自詡為哲學家,自稱師從大哲學家卡爾·波普。但后來有人問波普,你知道有個學生叫索羅斯么?波普說,完全沒印象啊?!巴菲特對格雷厄姆當然不用說了,從此成了格雷厄姆“一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