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港股的“牛蹄”依然有力。1月22日,恒生指數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創歷史新高,多只重磅藍籌股也再度刷新股價紀錄。在這一背景下,機構借道滬港通和深港通南下,熱情擁抱港股,南下資金凈買入創下階段性新高,并且取得不俗業績。基金人士認為,2018年港股牛市將延續,優選龍頭仍是較好的策略。
南下資金涌入港股
1月22日,恒生指數震蕩上揚,盤中上探至32417.23點,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創出歷史新高。個股方面,騰訊控股、中國平安、香港交易所等多只重磅藍籌股也續創歷史最高紀錄。
在港股走強的背景下,南下資金熱情高漲。數據顯示,近一個月,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南下的資金量穩步增加,近期更是接近歷史高位。1月22日,滬港通南下資金凈買入48.66億港元,創2017年以來新高。1月18日,深港通南下資金凈買入21.94億港元,也創下歷史第二高位,僅次于2017年11月21日的25.30億港元。個股方面,近一個月南下資金凈買入金額前五位的個股包括匯豐控股、工商銀行、騰訊控股、香港交易所、農業銀行。
伴隨著港股的牛市,2017年擁抱港股的公募基金脫穎而出,且2018年來繼續有著優異表現。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截至1月19日),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港股的181只公募基金中,132只取得正收益,僅13只收益為負。其中,排名居前的海富通滬港深、南方恒生國企精明A、南方恒生國企精明C、華夏滬港通上證50AH、鵬華港股通中證香港、前海開源滬港深新機遇這6只基金年初至今回報已經超過9%,另有47只基金年初以來取得了5%以上的回報。
機構掘金港股
海富通滬港深基金認為,2017年港股市場漲幅位居全球前列,業績增長實為推動市場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展望2018年,香港市場估值依然處于全球低位,海外資金的回流與南下資金的共振將帶來繼續上漲動力。該基金表示,2018年一季度,市場將繼續圍繞業績增長、價值發現方向演繹。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進入第三年,可以挖掘較晚進入復蘇周期或行業復蘇可持續的細分行業和個股;另一方面,可在調整時間較長、未來符合經濟轉型或政策鼓勵方向的“偏成長”細分行業加大挖掘、配置力度。此外,目前各傳統、新興行業均顯著出現龍頭企業競爭力突出、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的狀況,而且大部分龍頭的估值依然具備優勢(相對于行業內的非龍頭公司),因此優選龍頭依然會是較好的策略之一。
“2018年港股投資環境大概率向好,畢竟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務在內地,內地實體經濟向好的方向不會變。”銀華基金績優基金經理周可彥認為,還是有不少行業的港股估值低于A股,如壽險、銀行、醫藥、TMT等,強周期行業的估值更是顯著低于A股。但他也提醒,風險在于港股歷史上受歐美市場影響更大些,而美國這一輪牛市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光大控股股票投資主管吳元青同樣看好2018年港股的行情。他表示,從基本面看,首先,2018年中國經濟整體形勢依然樂觀,尤其看好2018年上半年。其次,內地的互聯網和先進制造行業發展迅速,包括游戲、支付、網購、直播、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領域都顯現出巨大活力,該趨勢在2018年將進一步進入變現紅利期。第三,內地居民消費升級加速,將繼續為大消費和大健康領域的龍頭企業和品牌企業提供良好的增長機會。最后,供給側改革大幅度改善了相關行業企業的盈利狀況,修復其資產負債表并帶來了持續的現金流。獲取更多基金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