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股市自1月底起進入調整,特別是近幾日跌勢加重,更讓投資者無所適從。那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當前的調整市道?市場人士支招稱,可選擇具有“抗跌”屬性的基金,規避短期震蕩市中無從下手的問題。
周期類基金最“抗跌”
今年初以來,地產、金融、煤炭等行業紛紛“飛天”,以中信一級指數為例,截至6日,上述板塊1月分別累計漲逾13%、12%、8%,不少在去年四季度重倉或調倉這些板塊的基金獲得了可觀的回報,如光大優勢、國聯安德盛穩健等。
近期,隨著市場的調整,不少此前表現比較好的基金出現了大面積獲利回吐。記者統計1月29日至2月6日數據發現,股票型、混合型主動管理型基金獲得正收益的產品不到一成,141只基金跌幅超過10%(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不過,從平均收益來看,納入統計的3221只基金平均跌幅為2.28%,仍小于上證綜指同期5.27%的跌幅。
從今年來表現靠前的基金來看,本次調整中不同基金的“抗跌”性也截然不同。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10%的17只主動管理型基金中,1月29日至2月6日期間共有6款產品繼續獲得正收益,其余產品則不同程度下跌,最慘的跌了7%。
重倉股方面,上述基金中回撤較大的產品重倉了大量地產股。受房地產板塊近期調整較大影響,前期借助萬科A、保利地產、華夏幸福等地產股獲得豐厚回報的基金近期出現較大回調。
與此同時,相對抗跌的基金也具有明顯的重倉特征。從指數上看,1月29日下跌以來,兩市主要指數在此期間走勢皆弱,截至6日,中信29個一級指數僅煤炭、銀行、鋼鐵三大指數小幅上漲。受此影響,多只重倉周期類行業的基金抗跌性也明顯更強。如易方達資源行業、華寶資源優選、金鷹改革紅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