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份額仍在增加的僅剩下500ETF,2月22日至28日期間,該基金份額增加了0.4億份,對應的資金流入額為2.5億元。而同期創業板ETF份額減少了0.74億份,僅2月28日一天就減少了5800萬份,創業板50ETF更是減少了1.07億份,在2月28日當天減少了3900萬份,兩者對應的資金流出金額分別為1.2億元和0.71億元。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相關人士在2月28日指出,不同ETF份額變化的差別,在于中小創內部本身也是分化的,基本面良好的中小創股票,在年前連續百股跌停的那幾天,被錯殺了,最近就漲得不錯。但我們對創業板依然維持謹慎的看法,總體還是以業績為基礎,中小創中也不乏基本面較好的股票。
機構輕倉應對
采訪過程中,多位受訪者均認為市場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總經理2月28日受訪時表示,無論是滬指還是中小創,都有二次探底的可能,只是幅度可能不一樣。其自從1月底清倉之后目前一直處于空倉狀態,目前尚無加倉的計劃。
另一受訪公募基金投資總監也直言,從節后這幾日的市場情況來看,趨勢還不太穩定,不排除二次探底。目前其倉位也僅有3-4成左右,主要配置在銀行、石油、石化方向。
亦有受訪者認為,在經歷了春節前的劇烈調整之后,市場二次回調的幅度不會太深。紅塔紅土基金投資總監趙耀指出,從上證50或滬深300指數角度來說,目前正在進行二次探底,我們認為不會到達前期底點,二次回調或已到位結束。創業板可能也會有個回調,但幅度也不會太大。
對于討論熱度越發上升的風格切換話題,更多受訪者維持了市場將逐漸從單一藍籌風格向均衡風格過渡的看法。
趙耀認為創業板還只是反彈,不具備創業板結構性牛市的基礎,短期內反彈還有空間。創業板和中小板整體來看,估值還是偏高,做為一個整體與業績的匹配程度并不支持其走出新的一輪牛市。但兩個板塊中有一些優質龍頭企業經過前期的下跌,從其成長性和估值來看,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性價比,中小創反彈完之后還是會分化,只有個股機會。
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表示,今年我們更傾向于市場將逐步轉為價值與成長雙輪驅動格局,由單一的價值龍頭炒作漸進向成長龍頭方向切換。從近期股市層面,我們也正觀察到,在指數中短期劇烈震蕩的過程中,市場正逐漸由之前的單一的確定性藍籌方向,漸進向價值與成長兼顧的方向擺動。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