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基金第一期的子基金投資額度太少,只有100億元,約7%,應該增加到至少15%,才能形成以大基金為航空母艦的航母艦隊,充分發揮出大基金的龍頭作用。陳大同所在北京清芯華創投資公司就管理著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下的設計與封測子基金。
2 我國目前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三大核心環節處于什么水平?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介紹,橫向對比,目前我國封裝測試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國內三大封測巨頭均已躋身世界前十;芯片設計方面相差不多,華為海思與紫光展銳也躋身世界前十;晶圓制造工藝上差距在兩三代左右。
但在中國奮力追趕的過程中,國際芯片巨頭并不會停下腳步,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均紛紛宣布7納米、5納米已在規劃甚至準備量產過程中。
魏少軍認為,如果我們依舊遵循傳統的架構以跟隨的腳步進行發展,將會始終落后于人,因此,從芯片設計底層架構上的創新尤為重要。
然而,差距最大的還是作為半導體支撐產業的設備與材料領域。國家大基金副總裁韋俊在2月初的一個電子信息行業內部研討會上曾直言,“(我們在)裝備和材料領域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做投資找都找不到合適的標的?!?br/> 陳大同表示,“最難的是材料,硅片我們有好幾家在做,但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涉及多種金屬和化學耗材,主要都在美國日本,有時候是真卡我們。目前國家在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還不強。”
3 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原油,如今進口依賴有改善嗎?
根據工信部和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1月-10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已高達2071.9億美元,同比上漲14.5%,同期,中國原油進口額為1315.01億美元,中國集成電路進口是原油進口的1.57倍。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在2500億美元左右。
魏少軍認為,不應只看2500億美元這一個數字。他表示,我國是電子產品生產大國,全世界大比例電子產品都在中國加工生產,使用很多集成電路是正常的。粗略估計,進口的集成電路中有三分之二又隨著整機出口到國外,國內自用到的進口集成電路大概在9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再看我們自己的芯片設計行業,銷售額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約為150億美元、240億美元、300億美元,每年的增長率都在20%以上。
魏少軍介紹,目前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在27%左右,預計五年左右會翻一番。
4 各地晶圓廠遍地開花是否潛藏產能過剩風險?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統計,預估在2017-2020年間,全球將有62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中國大陸在這段期間將有26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占新增晶圓廠的比重高達42%。全球最大晶圓產能新增在中國。
魏少軍表示,“從產業的角度,顯然不是每個省都需要晶圓廠,有一些地方也并不具備建廠的條件。晶圓廠遍地開花的現象是需要警惕的,相當一部分晶圓廠未來可能就慢慢倒閉了,或者要找到大廠去合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