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財經365訊,提到理財,很多人就關心一個問題:收益是多少,能賺多少錢?
畢竟理財是和錢打交道,雖然說這樣的問題也無可厚非,但是只關心收益有多高往往是走向理財誤區的第一步。
有人聽說別人通過理財實現財富自由,一心就想著理財賺大錢,就指望著“理財暴富”。
有人一聽說理財年化收益通常不到兩位數,再看看口袋里本金沒多少,就認為“理財無用”。
這兩種極端的理財毒雞湯,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高估眼下的收益,低估未來的回報。這是絕大多數人面對理財時的觀念錯位。
理財暴富現實嗎?
首先必須承認,確實有人通過理財實現了暴富,投資也好投機也罷,至少在廣義理財的范疇內,確實有人做到了。
但是,這里面有兩個問題:理財是投資或者投機嗎?理財暴富的人有多少?
面對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投資可以算是理財的一部分,但理財不等于投資,更不等于投機。
坦白講,理財的平均年化收益通常不過個位數,撐死也就百分之十幾,指望這樣的收益率能帶來暴富,真的是想太多。
至于那些通過投資或者投機暴富的案例,其實根本代表不了理財的實際水平。
對于理財,大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通常意義上的理財不是指妄想一夜暴富的投機賭博。
再說第二個問題,那些通過理財暴富的人,往往都是萬里挑一的人中龍鳳,就算不理財照樣會發達;要么就是運氣特別好,而運氣這回事誰也說不準。
所以,指望理財暴富其實是高估了理財眼下的收益,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一心指望理財暴富,你還是別理財了。
02
理財沒有用?
既然理財不能帶來暴富,是不是說理財就沒有用呢?
這當然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關于理財的意義,我們已經多次講過,理財不僅僅只是關乎收益,而且更關乎預判風險和財務規劃。
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身邊朋友,我聽說過很多類似的故事:
沒錢的時候不理財,沒時間的時候不理財,總之在自己變得有錢之前,拒絕了解理財的任何知識。
等到后來有錢有閑了,想要理財了才發現自己一無所知,要么就是碰到騙子打劫,要么就是財務規劃特別不合理,結果往往是短期內出現極大的財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