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狀態,有可能是因為你創造的價值太高工資跟不上,也有可能是你創造的價值有限導致老板就不給你漲工資。總之,薪酬體系有一套專門的設計標準,公司是永遠不吃虧的。
在這張圖上,有幾個時間節點很重要。
A
A點往往是很多剛畢業不久的童鞋,雖然工資低,但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更低,說白了公司是在白養著這群人,給你平臺和資源讓你學東西,還倒貼一筆錢。
在這個階段,判斷是否要換工作的標準是,公司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平臺、資源和機會,幫助個人實現快速提升,讓自己更值錢。如果可以,就不要計較工資,從這個平臺上快速吸納知識和技能,向前輩學習,拿公司資源打磨自己的技能,已經是賺到了。
另外,在這個階段,如果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或特長,不建議搞副業掙錢、不建議花太多時間琢磨投資,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才能獲取超高的工資增長率,這個增幅遠比副業或者投資來錢快。
B
B點是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已經等同于到手的工資,在B點以后,工資的增長速度不可能再高于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增幅。
很多人到了這個階段,就開始抱怨覺得工作太多,回饋太少。但其實并不是這樣。
可以從圖上看到,B點之后,其實工資增長率仍然很可觀,如果這個時候放棄對工作加大投入,就是放棄了可觀的收入增幅,并不劃算。這個階段,把時間和精力奉獻給工作,仍然是快速增加收入的最佳選擇。
我會覺得處在這個階段的童鞋,先不要計較說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對等,繼續好好干,至少要干到C點這個位置,才能考慮工作到底是不是絆腳石這個問題。
C
C點就比較有意思了。當工作到一定年限的時候,很多人的工資增幅就會變得極其緩慢。
我比較熟悉的是互聯網產品類崗位,按照我觀察的情況,月薪3萬是個門檻:想要實現工資從1萬漲到2萬相對容易;但是3萬以上的話,對應的崗位通常會是高級產品經理或者小團隊的產品總監,想要和這樣的崗位匹配,3~5年以上經驗成了硬指標,還要想辦法從眾多同樣經驗豐富的人中脫穎而出。
其實也好理解,就好像英語考試想從60分提高到80分比較容易,但從80分提高到90分就超級難。
這時候就需要做一個取舍:
你是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等更長的時間,讓自己的收入跨越門檻?還是選擇放棄掉工資上的收入增長,拿出部分時間和精力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很難說選擇上的對錯,因為兩條路都不好走。
如果選擇繼續加大對工作的投入,有可能真的就跨越門檻,擠進年薪百萬的產品總監行列了,或者由于職業上的積累加入一個能夠把期權兌現的團隊,直接邁向財富自由。這種選擇的風險在于,實現概率極低。
如果選擇分散部分時間和精力開辟新的收入來源,有可能在投入同樣的時間精力條件下,新的收入會遠比工資增長來得多,搭建起自己的賺錢體系,實現多元化收入結構。這種選擇的風險則是,需要在新的領域里從零做起,有可能最后發現根本不賺錢,白忙活一場。
只有對到達C點之后,選擇了第二條路,并真正實現超額回報的人,“工作是財富自由之路的絆腳石”這個結論才能成立。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與其抱怨工作賺錢少,更緊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有了目標才能做判斷,工作到底是不是能夠幫助你實現目標。
這時候,再來談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工作是否絆住了你。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會受到行業、經歷以及現階段認知的局限,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