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年9月彭博社報道,截至6月30日,寶寶樹月活躍用戶數量幾乎腰斬,降至8950萬,去年同期為1.772億;電商業務商品交易總額(GMV)跌至5.577億元,去年同期為8.071億元;付費用戶數量跌至270萬,去年同期為360萬。
對此,莊帥認為,“急于IPO導致極力推動占比高達45%的電商業務,引起用戶的反感。因為社區經營更多強調的是用戶和平臺的感情,而非利益訴求。而電商則是赤裸裸地通過各種手段讓用戶花錢購買。這種沖突會適得其反,不僅導致用戶數據下滑,也無法有效提升GMV。”
綜合電商入局,線下競爭加劇
拋開招股書上的數據,單從所處的行業環境來看,寶寶樹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如今的母嬰電商市場并不是割裂、獨立存在的,尤其是以京東、阿里為代表的綜合電商、跨境海淘電商紛紛入局,對寶寶樹也發起了強勢挑戰,甚至已經在某些方面勝出。
根據《2018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母嬰渠道線上交易額或達7600億元。具體來看,線上渠道中綜合電商母嬰包括海淘占比62%,市場交易規模達4700億元;垂直電商占比19%,交易規模1400億元;品牌/零售商自建電商渠道占比13%,交易規模1000億元;內容/工具商電商板塊占比6%,交易規模500億元。
雖然母嬰商品的線上渠道經歷了一段高速擴容的階段,但現在增速已經放緩。從市場份額絕對數量來看,線下渠道仍為主流,占比高達77%。而以京東、阿里、蘇寧為主的綜合電商也在不斷向線下擴張,其中母嬰品類,也是它們的切入點之一。
資料顯示,今年4月,京東宣布已擁有了千余家母嬰線下店,預計到2019年將擁有超過5000家。而2017年年底,天貓智能母嬰室相繼在北京、上海、杭州落地;今年3月,天貓母嬰宣布既要繼續新開智慧門店,又要與銀泰、百聯合作構建門市,還要開設快閃店。
莊帥指出,“電商供應鏈的建設是非常龐大的工程,而且母嬰品牌集中度非常高,屬于標品,這正好是京東最擅長的品類。但垂直母嬰實體店的連鎖化同樣也讓京東、天貓這樣的大型電商平臺感受到了壓力,何況是以社區為主的寶寶樹這樣的垂直電商。”
此外,部分母嬰社交平臺也早已開始布局線下。資料顯示,母嬰電商蜜芽早在2015年就開始部署線下業務,目前通過合資教育機構、線下自營零售店、兒童樂園、收購等方式迅速拓展線下渠道。
因此,對于寶寶樹來說,如何應對線下渠道的突起,也是急需考慮的問題之一。當然,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實施,人口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寶寶樹也同樣存在機會。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母嬰市場目前尚屬藍海,寶寶樹未來還有很多玩法值得深度挖掘。比如放棄電商業務,專注社區;通過知識付費和電商導購盈利等?!?
資料顯示,今年6月,寶寶樹宣布與阿里巴巴達成資本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電商、C2M、廣告營銷、知識付費、新零售、線上線下母嬰場景等層面展開合作。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