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2016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情況統計年報。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基金子公司專戶存續產品數量為14494只,管理資產規模為10.5萬億元,較2015年底增加1.93萬億元,增長22.5%。盡管從全年來看,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總量有所增加,但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專戶業務增速持續放緩,進入發展“慢車道”。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監管政策趨嚴、資本金導向的影響下,基金子公司降低專戶業務發展速度,壓縮專戶規模,管理規模呈現前升后降的態勢。數據顯示,基金子公司專戶存續產品在去年8月以11.27萬億元的規模達到年內高點,此后專戶業務規模逐月遞減,去年9-12月,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分別減少1232億元、1623億元、1919億元和2920億元。截至去年底,在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中,通道業務產品管理資產規模占比超七成,如此大比例占比也不難推斷出,去年下半年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的下滑大概率是由于通道業務規模縮水所致。
事實上,去年8月,監管層發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兩項基金子公司新規征求意見稿,新規規定基金子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1億元 、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不得低于負債的20%,調整后的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尤其是新規中對凈資本的約束,成為懸在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上的一把利劍,此后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不斷“瘦身”,經歷了4個月時間的意見問詢,證監會于去年12月初,下發兩項基金子公司新規,通道業務紅利正式告終。
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表示,受凈資本約束新規影響,基金子公司產品備案數量和規模均會受到限制,另外隨著存量資金的退出,新資金又未能及時參與進去,通道業務規模便會下滑;另一方面,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客戶主要是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伴隨著貨幣政策的趨緊、委外新規的施行、銀行業考核的趨嚴,這些大型機構對通道的需求明顯下降,通過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進行投資的資金會顯著減少。
“在基金子公司數萬億元的資管規模中,存在大量類似信托和通道等”技術含量較低“的業務。銀行和信托公司不能做的業務,往往都是基金子公司來做,這些業務風險通常較高,基金子公司新規下發后,隨著存續的通道產品陸續到期,以及新開展的通道業務的減少,預計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在今年會出現大幅度下滑。”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