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港股市場房地產板塊表現強勁,尤其是內房股表現搶眼,中國恒大收盤報9.48港元,創下歷史新高,漲幅為9.09%,盤中最高一度漲超12%。碧桂園大漲6.08%,融創中國漲5.71%。
內房股持續大漲背后有何玄機?
此前,標普將中國恒大評級從B-/負面上調至B/穩定,因其流動性及銷售改善,這被認為是以中國恒大為首的內房股上漲的原因之一。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4月份15個一二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全部回落,而三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則較3月進一步擴大。
不過,可能是受到大市拖累,在A股上市的地產股近來表現并不太好,4月以來,主要地產公司的A股股票多數出現下跌。
內房股持續上漲的原因可能在于互聯互通機制下,內地資金持續流入香港股市,這從今年以來港股通資金持續呈現凈流入可見一斑。
事實上,內地資金不僅整體對港股進行掃貨,對內房股也格外偏愛。記者對主要內房股4月以來的港股通持股量統計后發現,除中國恒大外,絕大多數內房股港股通持股數量都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如3月底時,碧桂園的港股通持股量尚為2.07億股,但到了5月18日,就增至3.48億股,增幅高達七成。

香港樓市再現新“地王”內地房企在港拿地能力大幅提升
在香港上市的內房股股價大漲,但內地樓市的調控政策卻不斷加碼。相比之下,另一個“一線城市”——香港也在近日出現新的“雙料地王”,很是撩撥大眾的神經。
位于香港中區美利道的內地段第9051號商業用地,由恒基兆業以232.8億港元摘獲,該地樓面呎價高達約5萬港元,約合每平方米491853元人民幣,該地塊無論是單價還是總地價均刷新了香港土地價格的新紀錄。
對于市場來說,這個結果是出乎意料的,李嘉誠并未能如傳言般成功將美利道商地收入囊中,而是由近一兩年來頻繁放售香港資產的恒基兆業標得地塊。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咨詢服務常務董事長張翹楚預計,未來項目落成后每平方英呎租金可達170港元至200港元。目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一二期平均每平方英呎租金約為180港元。
位于九龍啟德第1K區1號地盤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67號住宅用地,中標者則為合景泰富與龍湖地產聯合體,地價72.3億港元。合景泰富自與龍光地產拿下鴨脷洲地塊后又再次布局港島,攜手龍湖擊敗了包括龍光地產在內的15家企業,龍湖地產則趁此首入香港。而啟德宅地則吸引了萬科、龍湖、合景泰富、深圳控股、龍光地產等內地房企。如此看來,內地房企對于香港宅地更有著濃厚的興趣。
其實,近來內地房企頻頻現身香港土地市場并多次成功搶地,引發市場關注。據香港地政總署統計,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香港賣地總面積為31.4萬平方米,賣地總價為1020.6億港元,其中內資企業占據一半。過去,香港土地市場基本由本地家族財團主導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香港特區政府在去年11月再次“加辣”,全面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率,無論交易價格,稅率調高至交易額的15%。由于此前針對非本地居民需付15%的買家印花稅繼續適用,加上新“辣招”中統一規定的15%物業印花稅,這意味著海外買家在香港置業需付高達30%的稅款。由于最新推出的“辣招”比以往都要更“辣”,業內人士曾認為有助于迅速讓熾熱的樓市降溫,并遏制香港本地和海外投資需求,加之美聯儲加息一度被認為是壓垮香港樓市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從多項數據來看,香港樓市的確一直處于“火熱”狀態。據美聯物業提供的香港樓價走勢圖顯示,從2015年8月開始香港樓市就出現向下的趨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去年3月。不過,截至今年4月,香港樓市平均呎價已經升到11376港元,環比上升2.2%,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注冊處資料顯示,今年4月香港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鋪、純車位及其他等)注冊量達到8984宗,環比增幅18.1%,創7個月新高。香港的一級土地市場、二級新盤市場以及商業市場,均處于“打雞血”的亢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