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隨著金融去杠桿監管政策的趨嚴以及對于投機炒作行為的打擊,市場指數均出現了明顯的回調,加上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略有回落,加劇了市場的擔憂。但與此同時,市場從年初以來的兩級分化態勢愈發明顯,以家電、白酒、電子、新能源汽車上游產業鏈為代表的低估值穩定增長品種獲得了資金的青睞,創出新高,而大部分中小市值股票則缺乏業績支撐而持續大幅下跌。
我們認為,在今年貨幣政策轉向中性、改革創新加速的大背景下,上證指數整體會在3000~3300點的區間波動,配置上將以穩定行業的白馬龍頭加上未來兩三年的景氣行業為主,而市場近期的“抱團”白馬股現象也體現出在不確定環境下市場對于確定性增長的追逐。
從近期公布的一季報情況來看,2016年在上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A股盈利明顯反彈,總資產周轉率筑底回升助力企業ROE大幅改善,主板企業在此輪復蘇中受益頗多。但隨著補庫存周期臨近尾聲,房地產調控趨嚴,導致地產投資減緩,PPI價格指數已高位回落,經濟整體向下壓力略有加大。相比之下,紡織制造、飲料制造、一般零售、商業物業經營、農產品加工、專業零售等細分的傳統消費板塊在經歷長期行業虧損之后,集中度加速提升,盈利的改善明顯。未來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回升、房地產資金虹吸效應減弱,消費需求或穩中有升,下游行業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盈利改善更加值得期待。
目前來看,我們認為沒有必要繼續悲觀,金融監管雖未結束,但邊際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今年將進入逐步清理整頓,對權益市場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反映完畢,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未來兩到三年的超景氣行業。雖然市場人氣和情緒短時間難以快速修復,預計指數仍然將在底部區域震蕩一段時間,但這正是布局超跌個股和板塊的良機,不少之前覺得估值偏貴而持續觀察的標的已經進入可以逐步買入的區間,新能源汽車、物聯網/5G、半導體和一帶一路等領域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同時,我們觀察到,大量產業資本開始在短期快速下跌之后開始增持,體現出上市公司管理者對于自身公司的信心,認為自身股價已經被低估,而觀察和對比市場歷史走勢可以發現,產業資本大量介入的時候基本上是指數已經處于底部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