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本市場詭譎多變,收益是每一位投資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于是,一場場資本風云的角逐,每天都在深圳這座傳奇城市上演。
走過三十多年的風雨歷程,金融業已成為深圳的戰略支柱性產業,深圳金融已與北京、上海并列,正積極謀求在全球金融發展序列中更前端的地位!
作為金融業的一支奇兵,深圳私募起步早、數量多、理念先進,投資者云集。無數私募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紛紛在深圳落地生根并蓬勃發展。深圳既活躍著無數中小私募,又創造著像大巖資本這樣三年創百億規模的傳奇。
深圳已然成為私募基金業的前沿陣地,是私募基金業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
數量收益雙豐收,名副其實的養“基”大戶
私募圈子流傳著一句話:在深南大道上拉10個人,可能有5個會說自己是做私募的。作為中國的私募重鎮,深圳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養“基”大戶。
深圳證監局近日披露的2016年監管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3,544家,備案的私募基金8,300只,實繳規模1.18萬億元。中基協數據還顯示,目前在深圳地區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3841家,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占全國的1/5還多,僅次于國際金融中心——上海。
這也意味著深圳每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擁有一家私募,而上海則需1.5平方公里,北京甚至每4.5平方公里才擁有一家私募公司。
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9日,深圳地區納入統計的私募共719家,其中巨型私募14家,大型私募4家,中型私募32家,小型私募531家,資管規模高達5.4萬億。在對投資策略的選擇上,股票策略、復合策略與相對價值策略依舊是主流,深受深圳私募的青睞,債券策略與宏觀策略則顯得“門庭冷落”。
雄霸私募江湖,除了數量上的優勢,更需要用收益來站住腳跟。
無論是冠軍產品,還是十強私募,深圳地區的私募都是雨露均沾,榜上有名,在不同策略,不同維度的榜單中,都不乏深圳私募身影的出現。
深圳的匯祥貳零壹壹投資前4月旗下產品平均漲幅高達達到49.95%,輕松奪得管理期貨策略十佳私募公司的全國總冠軍。在2017年前四月股票策略最佳私募公司排行榜中,深圳地區的私募公司也是十占四席。
在私募排排網納入統計的584只產品中,各策略產品錄得正平均收益,最高和最低收益均是股票策略產品,首尾極差為139.97%。前四月股票策略最高收益由大帥資產的湘軍彭大帥6號獲得,該產品由被譽為“選股大王彭大帥,橫刀立馬創業板”的湖南人彭樹祥擔任基金經理。
大帥資產成立于2014年,當被問及為什么年近六十還如此有激情來深圳創業,彭大帥說:“巴菲特絕大部分資產是60歲之后創造的,而我現在身體這么好,為什么不出來再創一番事業?”當然,深圳的創業氛圍也是吸引他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