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節前放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新規,針對的是股票市場,主要是關于大股東減持股票規定的,其中也包含定增股票減持的,明明跟基金沒啥關系,偏偏這關于定增的規定很要命,對于現有的定增基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甚是難以平靜啊!
新規要求定增的股份在股份限制轉讓期間屆滿后12個月內,減持數量還不得超過其持有的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50%。這樣的規定也就限制一年期的定增項目需要兩年多一些的時間才能退出。考慮到成交量的問題,很可能需要27個月左右才能退出。
然而市場上大部分定增基金都是18個月期、24個月期的,尤其以18個月期的基金為多,于是這就尷尬了……基金都到期了,持有的股票卻不能完全賣出,甚至說只能賣出一半而已,那么基金到期后一旦遇上超過基金規模一半以上的凈贖回咋辦?假設市場上的定增基金8成倉位買了定增股,基金到期的時候最多減倉到4成,再就不能賣了,基金凈贖回比例超過60%,基金就無法應對贖回了,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基金公司該如何應對呢?限制贖回?尋求幫忙資金救場?此乃基金公司頭疼的首要問題。
其次,新規延長了資金退出的時間,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遏制了定增亂象的同時,定增項目的數量必將大大減少,項目少了,吃這碗飯的人也就要減少,定增基金的退出很困難,以后恐怕很難有太多新的定增基金了,甚至很多團隊要在維護完現有產品之后需要解散,不解散也要轉型尋找新的出路。很多介入定增較晚的公司,花大價錢招徠人才,沒怎么發產品呢就遇上寒冬,這回要郁悶死了。
再次,這個市場不會消亡,只是需要更加專業,少很多項目,少很多人不意味著這個市場就沒錢賺,真正能開掘出有價值項目的公司和團隊還是會活得很自在的,那些看這個市場有利可圖就大干快上的,活該郁悶。
最后,還有一些要周三見的事情需要關注:比如周三場內正在交易的定增基金們會有何表現?在退出機制不靈的情況,場內會不會踩踏一波,折價擴大是應該的,但是會不會過頭?踩踏之后會不會浮現出投資機會?由于不能在一年后退出,估計基金公司還要密集開一波持有人大會,更改基金凈值的計算方法。事情挺多,有定增基金在手的人更要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