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三聚環保被投資者熟知還要歸因于“股神”王亞偉,從2013年開始,王亞偉便持倉三聚環保,四年來對該股始終不離不棄并且獲得巨大收益。但在5月26日,三聚環保卻突遭媒體質疑關聯交易及客戶實力等問題,并導致當天股價跌停次日又再次下跌4.28%,總市值兩天縮水達96.48億元。該公司一季報顯示,中央匯金及王亞偉旗下昀灃證券、昀灃3號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此外還有大成基金、長城基金等多只基金參與其中,而根據王亞偉的持倉量,僅上周五一天,就損失了1.4億元。
大牛股三聚環保遭質疑 股價連續大跌
近日有媒體質疑三聚環保涉及關聯交易,偏低的銷售、管理費用率及銀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重大合同背后的客戶實力存疑。
根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三聚環保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175.31億元,與2015年的56.98億元相比,同比增長207.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同樣巨大,2016年實現凈利潤16.17億元,同比增長97.06%。截至5月26日收盤,三聚環保市盈率為36.08倍,市凈率為9.54,與同業相比,市凈率遠遠高于行業平均2.7倍的市凈率。
巨大的營收增長和利潤增長與其本身匹配度被市場關注,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三聚環保尚未完成項目合同總額為197億元,待執行金額為129億元,而三聚環保在年報和公告中對于重大合同項目進展很少詳述,市場對三聚環保的項目真實情況無法了解更多。
調查還發現,三聚環保部分重大合同背后的客戶實力存疑,部分合同執行進度與披露的信息不符。比如2013-2016年,三聚環保與七臺河市隆鵬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計簽訂了近70億元的重大合同,記者在實地調查時發現施工進度與三聚環保披露數據存在差異;項目投資額,低于三聚環保披露數據的9.8億元金額;合作方勃盛公司、魯龍礦業、北京潤豐經營狀況不樂觀,負利潤財務糾紛層出不窮。
此外,一些客戶的高管名字屢屢與三聚環保相關人員名字重合,從而令人懷疑,是否很多項目是以三聚環保的名義出面參與的,存在一些實質性的關聯關系。
受此影響,三聚環保股價在上周五下午突然跳水,直至最后收盤跌停,當日成交額高達19億元。而在隨后的5月31日,該股繼續大跌了4.28%,僅兩個交易日其總市值縮水就達96.48億元。
據悉,三聚環保是一家為基礎能源工業的產品清潔化、產品質量提升及生產過程的環境友好提供產品、技術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多家公司深陷造假傳聞漩渦,未來較長時間,都難以擺脫這種不利局面。盡管上市公司極力撇清不利傳聞,但投資者對此類公司應該高度警惕,絕對不要介入,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防守反擊? 三聚環保回應質疑
而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三聚環保在5月30日晚也發布了澄清公告,對于媒體的多項質疑進行了一一反駁。
三聚環保指出,公司與下游客戶之間不存在關聯關系;公司銷售費用不與公司主營收入同比增長;通過公司對客戶的產業升級改造,客戶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公告稱,經三聚環保核實,公司、公司控股股東、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與媒體報道中涉及的下游客戶均不存在關聯關系。關于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三聚環保表示,銷售費用與主營業務收入并非同比增長。銷售費用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業務模式發生了變化。至于利息收入偏低,是由于三聚環保目前利息收入全部為活期利息收入。這是公司根據自身業務特點、行業現狀、戰略發展方向等制定出的資金管理方式。
關于媒體中提到的“公司主要問題是公司重大合同背后的客戶如隆鵬公司、勃盛公司、通化化工實力存疑,后續付款能力可能有問題”,投資者可以看到,三聚環保為隆鵬公司的焦化產業升級提供了整體的解決方案,實施完成后,該焦化企業將成為中國首個實現百分之百整體轉型徹底脫離對鋼鐵行業依賴的示范項目。新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后,參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隆鵬公司預計年銷售收入將從目前的14億元躍升至30億-40億元,實現毛利10億-15億元,隆鵬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另外,多家券商也對三聚環保持續看好,并表示能源凈化市場空間廣闊,三聚環保首個懸浮床加氫百萬噸訂單落地后,預期該技術將加速推廣,在手訂單將繼續保持加速增長;三聚環保是產業綠色化的龍頭企業,契合供給側改革及一帶一路戰略,三聚環保開展的懸浮床加氫及秸稈綜合利用業務將迎來訂單落地,可能會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真愛”四年 王亞偉旗下兩產品堅守其中
在這場爭斗中,機構不僅是聲援,還在資金上給予了三聚環保“支持”。交易所公開數據顯示,在三聚環保跌停當日,有兩家機構大舉買入該股,分別買入7262.14萬元和3456.78萬元,累計買入金額達到1.07億元,而國信證券深圳紅嶺中路也買入6090.99萬元,買入積極。據計算,買賣前五席位累計凈買入三聚環保金額達到1.23億元,主力資金呈現凈流入狀態。
在三聚環保的流通股東中,王亞偉是名氣最大的一個,這也是三聚環保被投資者廣泛關注的原因。從2013年一季度開始,王亞偉創建的私募千合資本就開始躋身三聚環保十大股東名單,之后王亞偉一直重倉持有,目前持股時間已長達4年。
今年一季報顯示,王亞偉旗下昀灃證券、昀灃3號持股數量分別為2535.01萬股、1026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2.8%、1.13%,位列第4和第9大流通股股東。而如果在上周五其持倉依然沒有變化的話,那么僅當天的跌停,就讓其損失了1.4億元盈利。除此之外,中央匯金也因持有2650.91萬股,而身居第3大流通股股東。
而在前五十大基金持股中,持有三聚環保所占凈值比超過5%的基金就有13只,持倉總市值達到6.62億元,單日虧損也超過6000萬元。其中,大成基金市值占比最多,有2.666億元,華商基金涉及的產品最多,包括華商創新成長、華商新常態、華商樂享互聯、華商產業和華商新趨勢優選五只基金,市值共計1.659億元。
其他還包括華安基金8356萬元、長城基金6726萬元、廣發基金5517萬元、前海開源2363萬元。
其實,三聚環保的二級市場股價近年來持續上漲,早先進場的機構已然是獲利豐厚了,但從持倉時間上看,在上述涉及的基金中,只有華商創新成長和華商新趨勢優選進場最晚,是在2017年一季度進入的,相比而言,如果三聚環保繼續下跌,則對這兩只基金最為不利。
而在持股占凈值比未超過5%的基金中,還有諸如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創業板ETF等大戶,前者持有353.8萬股,市值2.21億元,后者持有259.9萬股,市值達1.6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