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購買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對于購買私募產品更加慎重。不過近日,上市公司選擇私募產品卻有慢慢變多的趨勢,短短30來天,就已投出近30億!在銀行委外大幅萎縮之后,絕對堪稱新晉“金主”!
5月以來,青海春天連續發了兩則公告稱認購兩只私募產品:12日,青海春天公告表明,認購了1億元的杭商錦帶2號私募投資基金;20日,青海春天公告表明,認購了3億元的望正恒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兩次投資金額合計4億元,而此前青海春天公告稱,對私募基金投資額度不超過6億元人民幣,意味著青海春天仍有可能將剩余2億元投資其他私募產品。
此外,復星醫藥、寧滬高速、匯鴻集團、勝利精密等上市公司也于近期發布相關私募產品認購公告。
5月3日,復星醫藥公告披露了其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擬出資1500萬美元認購Partners Innovation Fund II, L.P.的投資基金份額。
4月29日,寧滬高速公告披露,追加出資不超過人民幣7億元認購國創開元二期基金。
4月21日,匯鴻集團表示,認購了1000萬的永安國富-FOF1號私募投資基金。
4月20日,勝利精密公告稱,公司擬使用不超過15億元自有閑置資金參與私募基金投資,并認購順景二號私募投資基金。
30天,豪擲近30億!在資本市場毫無賺錢效應、私募募資無比艱辛的當下,上市公司大有成為繼銀行委外后,私募新晉“金主”!
對此,上市公司普遍表示,公司使用自有閑置資金參與私募基金投資計劃,有利于提高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并取得投資收益,進一步提升公司產業經營和資本經營的結合能力,提高公司投資管理、投資風險控制的水平。
那么,上市公司青睞哪些私募公司或私募產品呢?
望正資產市場部負責人表示,青海春天購入3億元的望正恒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主要是做一些低風險的配置,“如果按照我們投資經理當時寫的投資策略,一開始80%的資金會先投在低風險的產品里,年化收益率在4%~4.5%,剩下20%也會投一些風險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