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分化結構性行情下,上周的A 股走勢仍然是冰火兩重天:一邊是本人力推的以藍籌股為代表的上證50繼續上漲,一邊是高估值的題材股持續下行,甚至出現了6月1日時百股跌停的慘烈局面。
雖然市場總體走勢和投資者情緒仍然較為低迷,但是積極因素正在聚集,對于未來的行情發展,我充滿信心。在我看來,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判斷:A股W底已經逐漸成形,中國股市的投資機會正在日益臨近。
01
資金價格的急速上行壓力正在減弱。從5月23日開始,十年期國債利息從3.67%下降到3.61%。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說明今年以來資金價格急速上漲、收益率急速抬升的狀況已告一段落,資金緊張的狀況正在緩解。對于股票市場來說,資金面的改善,為行情的走好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
02
決策層對金融風險的處置平穩而有序。前一段時間,央行和銀監會出臺了一個政策,基本要求是:不能因為處置金融風險而產生新的風險。這個政策定調非常重要,對于我們把握未來金融領域的政策動向非常關鍵。事實上,在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只要能夠保持平穩有序的政策基調,平衡好金融安全和處置金融風險的關系,我們就應該對金融市場包括A股市場的穩定運行保持充分的信心。
03
人民幣貶值的趨勢正在緩和,甚至出現逆轉跡象。非常短的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6.9上升到6.8,甚至觸及6.79的位置,這說明人民幣已經改變了單邊下行的趨勢,離岸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出現了逆轉的現象。在香港,甚至出現了人民幣荒的局面,導致各大銀行爭相高息攬存,其背后原因,正是因為做空人民幣的空頭被完爆,對人民幣需求大幅增加。
人民幣匯率的趨穩,使資金流出的壓力減小,對股票市場的穩定和提振作用,也會逐漸顯現出來。
04
減持新規出臺,監管層對投資者保護進一步加強。此次出臺的減持新規,實際上是對2016年1月所定規則存在漏洞的修補,主要擴大了監管對象的范圍以及對減持方式的限制。
從監管范圍來看,新規不僅限制了控股股東、大股東以及董監高的減持行為,還延伸到包括大股東以外的首發前股東、定增股東、大宗減持或協議轉讓的受讓方、可交換債換股股東、股票權益互換股東等。
從減持渠道來看,新規不僅對競價交易減持進行了限制,也對過橋減持、大宗交易減持、高管辭職后減持等行為進行了限制。
減持新規體現了全面封堵、嚴禁套利的監管思路,很大程度上會改變A股市場的游戲規則和投資邏輯,引導資本市場回歸價值投資的路徑。
05
IPO節奏放緩,政策面對市場的呵護意圖明顯。繼5月26日證監會核發7家公司IPO批文之后,6月2日最新的IPO批文數量繼續下降到4家,與此前每周核發10家相比,這一數量明顯減少,且籌資總額大幅下降——不超過15億元。IPO發行節奏出現的調整,意味著監管層有意穩定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根據市場可承受力和市場發展情況來調整新股發行速度。對于市場走勢來講,這無疑也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總的來講,債券市場、匯率市場、監管政策三個方面的積極因素目前正在對市場產生全面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 MSCI、債券通的潛在利好也可能實現,諸多合力下,A股W底已經形成的五大理由越來越充分。
事實上,隨著上證重新站上年線,市場已重回多頭懷抱。更重要的是,上證50今年以來已經上漲8%,一大批藍籌股不斷創造歷史新高,由此激發出來的多頭情緒,會逐漸傳染給更多的持觀望態度的資金,從而帶動A股指數上行。
A股走好的這一天,已經漸行漸近了!當然僅限好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