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私募管理人備案數量飆漲,私募市場出現明顯回暖跡象,而從增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類來看,相較于證券類私募管理人,股權創投類私募機構備案更為積極。
據格上理財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上半年共有2814家私募管理人完成備案,同比增長195%,其中證券類私募管理人695家,占比24.7%。從這組數據中不難看出,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的寒冬期已過。對于今年私募管理人數量猛增的原因,格上研究中心認為,受去年上半年私募管理人備案新規影響,私募管理人當期備案數量較少,故今年同比漲幅較大。
事實上,為了遏制私募基金行業良莠不齊、非法集資不止的現狀,去年年初私募基金備案新規正式實施,多方面抬高私募機構備案的準入門檻。新規實施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出現備案速度放緩,且大批不符新規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清理注銷。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經過一年多的規范整頓,私募基金行業已經步入有序發展擴張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今年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數據還是私募基金整體認繳規模,股權創投類私募與證券類私募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現狀。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私募登記備案月報顯示,截至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證券私募與股權及創投私募呈現冰火兩重天之勢,今年前5個月,股權及創投私募實繳規模已增長將近1萬億元,而證券私募的規模卻大幅縮水4000億元左右。另外,股權類私募管理人備案數量占比超七成的數據也證明,今年大批股權類私募基金公司正在加速入場,相比之下遠超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備案的積極性。
對于上述現象,首先是IPO提速預期使然。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僅有3000多家,而相關的中小企業超過5000萬家。未來仍然存在著大量IPO機會。目前一二級市場估值價差仍然較大,因而吸引了很多機構發行相關產品進行逐利。
另一方面,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暴增,導致股權投資項目源渠道由以前的困難轉變為相對容易,從而使得股權投資門檻下降很多。目前發行的股權產品很多是投向新三板公司的,新三板公司掛牌需要經過券商推薦和輔導,在股權結構、業務狀況、財務狀況都得到了較為詳盡的梳理,形成了很多現成的材料,打造了一個項目池。一些之前投研能力較弱,甚至沒有投研能力的機構現在也可以通過整合現成材料,聯系新三板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后,就開始發行產品進行募資了。此外,雙創背景下,國家部委、省市區級均設立了規模比較大的政府引導基金。這些基金最終通過股權投資機構的股權產品投到項目,從而導致拿到政府引導基金的股權機構管理規模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