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去杠桿、監管加強的作用下,上半年市場分化更加明顯,私募基金經受住考驗,業績可圈可點。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上半年私募產品平均業績達到0.62%,整體收益翻紅。其中,股票策略重回各類策略表現之首,上半年錄得2.79%的平均收益,但在股票策略之內的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債券策略和組合策略產品也表現不俗,平均收益為1.61%和1.42%;去年業績突出的管理期貨則表現墊底。
股票策略多數取得正收益
前冠軍跌幅超20%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上半年底,成立滿6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股票策略基金共5042只,平均錄得2.79%的正收益。其中,實現正收益的產品有2769只,占比54.92%,最高收益率為112.16%;產品收益為負的有2249只,最大虧損幅度88.92%,也就是說,在股票策略當中,產品業績首尾相差達到200個百分點,兩極分化非常明顯。深圳某知名私募表示,私募每家公司、每個團隊、每個產品的風格差異很大,一定會導致業績很離散,這是必然現象。
在取得正收益的股票策略產品中,實現業績翻倍的產品有2只,收益率在50%以上的有47只,多達507只產品收益達到20%以上。
記者了解到,上半年高收益產品主要重倉了具有較好賺錢效應的白馬藍籌股和雄安題材股。同時,重倉中小市值成長股的產品則虧損嚴重,其中有5只產品收益率在-50%以下,169只產品虧損幅度超過20%,過去兩年的私募冠軍旗下均有多只產品上榜。
此外,據記者統計,2249只虧損的產品中,有1135只產品過去曾經獲得過較好的正收益,其中603只產品在上半年的分化行情中,不僅未能取得正收益,還將產品此前積累的收益消耗殆盡,業績由盈轉虧。
對此,上述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此類產品多為成長風格基金,過去幾年中小市值股票具有較好的賺錢效應,今年市場風格轉換,成長風格的私募大多表現慘淡。
債券和組合策略表現較好
管理期貨表現墊底
上半年,市場大環境處于資金面緊平衡和金融去杠桿的多重壓力之下,債券市場收益率呈平坦化上行趨勢,私募債券策略產品獲得較好收益,594只債券策略產品前6月平均收益率為1.61%,在八大策略中排名第二,其中509只產品獲得正收益,占比85.69%。
上半年,組合策略成為私募基金八大策略中的“黑馬”,憑借分散管理風險、平滑收益波動、優化投資組合的優勢,350只組合策略產品的平均收益為1.42%,其中215只產品獲得正收益,占比61.43%,平均收益為5.35%。
復合策略、宏觀策略和相對價值策略表現次之,分別取得0.74%、0.32%和0.3%的正收益;驅動策略業績則小幅虧損0.12%。
去年業績突出的管理期貨策略,在今年大宗商品陰霾不散的背景下陷入困境,表現墊底。事實上,大宗商品從2月開始走出“四連陰”態勢,主要大宗商品價格不僅回吐年內全部漲幅,一些品種的價格甚至創下2015年下半年以來最大跌幅。雖然6月以來,在黑色系商品帶領下商品市場整體有所上漲,但依然無法挽回上半年大宗商品的頹勢。據統計,446只管理期貨策略產品上半年的平均收益為-0.62%,其中未能取得正收益的產品有259只,占比58.07%,平均收益-6.66%;獲得正收益的產品僅占四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