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伴隨著“漂亮50”與“要命3000”行情的嚴重分化,對市場風格有一定依賴的量化投資陷入尷尬,不少產品出現較為嚴重的虧損。然而,浙江白鷺資管旗下產品卻逆市取得不錯的收益。白鷺資管創始人、董事長章寅據記者講述了白鷺的操作經驗和對量化投資的感悟。
章寅表示,取得穩健收益主要依靠阿爾法、股票日內統計套利、CTA、場外期權等多類別量化策略的集中貢獻。量化多策略可以把資產分散配置到相關性不高的多個量化子領域,是管理人做好產品風控、提高產品運行效率的必要條件,也是量化團隊在時刻變化的市場中能夠輾轉騰挪的基礎。章寅認為,在當前市場,長時間通過股指期貨、期權、融券等對沖工具來對沖,成本過大,而通過倉位控制來做風控又面臨著資金利用率偏低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量化多策略幾乎是平衡產品收益風險比的唯一利器。
章寅認為,要做好量化多策略總體取決于兩點,一是子策略的科研硬實力,二是擇時能力。在量化的世界里,基本上沒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招數。應對市場劇變,擇時能力是和子策略研究是同樣重要的核心能力。這里的擇時既包括對沖或者不對沖的概念,又包含風格及子策略切換的概念。主動地在不同量化子策略間進行擇時,這或許與很多人理解的完全被動的量化投資不同。擇時不僅是風控體系的核心,同時也是產品收益的重要來源之一,是把握產品收益風險比的核心武器。擇時本身是帶有主觀色彩的,但這和預判沒有多少關系,更多的是一種“看圖說話”,是面對已經觀察到的變化,基于風控,迅速調整各個子策略敞口和倉位的一種應對措施。
對于多數量化同行今年以來虧損的局面,章寅認為,今年市場變化比較大,很多人可能還在使用過去的策略,甚至有的團隊長期使用一些簡單的策略,難以適應市場變化,一招鮮吃遍天很危險。投資是長期的事情,應該努力適應新的變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