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來,以鋼鐵、煤炭、有色等為代表的強周期行業股票價格走勢持續偏強。而從板塊輪動的角度來看,在白馬藍籌股降溫和金融板塊“稍息”之后,周期股的“接棒上漲”則更加備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當前周期股持續逞強的表現,多家私募基金整體觀點仍相對略偏謹慎。
鋼鐵煤炭業績改善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收盤時,在鋼鐵、煤炭、有色三個行業中,滬深兩市共有1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半年度業績報告。相關統計整體顯示,在本輪供給側改革引發的部分資源品、工業品價格大幅拉漲中,鋼鐵及煤炭行業的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改善最為突出。
具體來看,以半年報進行動態市盈率估值,目前兩市三個行業共計有4只個股的市盈率低于20倍,其中2家為鋼鐵行業,煤炭行業與有色行業各有1家。此外,鋼鐵行業4只公布半年報的個股,有多達3家市盈率低于25倍;煤炭行業3只公布半年報的個股,則有2家市盈率低于25倍。
與此同時,在有色行業方面,盡管上半年銅鋁鋅等有色金屬價格也出現顯著上揚,但8只公布半年報的有色行業個股,普遍市盈率則都在40倍以上。整體來看,本輪經濟周期回升,對有色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幅度,明顯低于近期整體股價表現更強的鋼鐵股和煤炭股。
周期股“性價比”下降
在前期周期股板塊整體股價持續拉升之后,對于后期相關個股的表現,目前私募基金觀點仍相對略微謹慎。
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表示,供給側改革仍在持續推進中,進一步疊加需求端穩中向好的背景,上游資源品價格的不斷強勢攀升,為相關權益類資產提供了較為充足的上漲動力。從博弈層面來看,機構投資者此前對周期品的低配,也使得本輪周期股的上漲較為迅猛。不過,周期股短期雖然可能還有一定上行空間,但“性價比”已經大不如前。比如從市場成交方面來看,近期周期股板塊占全市場成交金額的比例,已經大幅突破歷史平均水平并創下多年以來的新高。
整體來看,陳家琳認為,周期股既然只是“周期”,那么后期大概率難以演變成為長期趨勢。在此之中,周期屬性相對稍弱一些的行業龍頭個股,其后續估值修復的持續性可能更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