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一直以來新股上市后連續漲停的走勢,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無風險收益。而近期新股上市漲停板數量明顯減少,從去年13.27個下降到9.37 個,無風險收益率亦有所下降。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投資者應該如何甄選開板后的新股?對此私募排排網采訪了引領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溫鵬春、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金浪投資基金經理余淦中、元朔投資總經理蔣其林、乾元資始李寶等私募。
新股漲停板數驟減造富越來越難
對于新股上市漲停板明顯減少的原因,引領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溫鵬春認為有兩大因素:
一是與上證50等藍籌類個股強勢有直接的關系,在沒有場外資金入場的前提下,資金的運行規律往往是此消彼長的。二是持續加強的監管,這對過度的新股炒作起到了明顯的降溫作用。
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認為新股漲停板數量減少是市場回歸理性的表現。他表示,在當前以業績、估值為主線的市場中,新股上市后動輒被炒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市盈率,這是與市場相背的,不合邏輯的。新股炒作的降溫與管理層的監管有關,反應了管理層引導價值投資、嚴打炒新的決心。“從新股的連板天數來看,今年新股最高行情在2月份,2月份的連板天數達到12.61天,自此以后,從3月份到6月份的依次是12.53天、9.71天、9.45天、8.94天。新股的賺錢效應大減。” 馬澄表示。
金浪投資基金經理余淦中則認為每周一批新股批文將減弱新股的稀缺性屬性,在加大IPO發行力度的背景下,新股整體炒作預期出現了減弱的跡象。同時他強調,隨著IPO常態化之后,這種稀缺性不再,所以開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