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恒指今年以來不斷突破新的高點,并創下28個月新高,今年以來積極布局港股的公私募基金也收益可觀。那么推動港股一路走牛的動力究竟是什么?港股上漲的終點在哪里?怎么樣才能在港股市場愉快的賺錢?記者采訪多家公私募基金人士,給出的答案是,還能接著漲!
恒指創28個月新高 今年持續走牛
港股的牛市味道愈濃。18日收盤,恒生指數上漲1.27%,收于28159.77點,至此已經創下28個月新高。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漲幅為28%。
成分股中吉利汽車領漲,年初至今漲幅達204.23%。
從板塊表現來看,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就是以騰訊為代表的科技板塊,恒生資訊科技業指數年初至今漲幅為67.94%,在漲勢不斷的內房股帶動下,恒生地產建筑業指數年初至今也已上漲51.26%。
泓信投資稱,自三月底來的這波行情呈現盈利改善與估值修復共振的特征,漲幅居前的電子、汽車、房地產及原材料板塊都是盈利上有顯著改善且相對估值具有明顯優勢的板塊。
盡管今年以來趨勢整體向上,不過中間還是有過幾次調整,如今年2-4月份,以及6月份。
不過,在投資人士看來,這兩次調整類似,都是對上漲和短期風險事件的技術性回應。
事實上,就在上周APPle發表新產品后,今年走勢相對領先的電子股出現短暫的整理,也造成市場暫時回調。
誰在推動港股上漲?
1、基本面支撐
海富通大中華QDII基金經理卜正倫表示,過去幾周國內陸續公布利好的銷售數字及策略,反映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18日大漲的包括汽車、地產等都是因為利好刺激,顯示市場仍對基本面有一定信心。
泓信投資表示,港股走強的動力之一就是對于中國經濟前景預期的轉變。通過這兩年政府“三去一降一補”和供給側改革的實施,國內房地產及傳統行業的高庫存、產能過剩等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債務的尾部風險得到了有效釋放,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前景由悲觀開始趨于理性樂觀。
泰旸資產表示,相比A股及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場,港股的估值水平相對較低,是名副其實的“估值洼地”;最重要的還是中國經濟和上市公司企業盈利復蘇持續超預期,同時疊加行業結構變化,龍頭公司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不斷獲得估值溢價。
2、增量資金
增量資金中,一方面包括南下資金,一方面包括從美國市場流入的資金。
海富通大中華QDII基金經理卜正倫表示,恒指不斷創新高首先得益于資金較為充沛。香港金管局表示美聯儲縮表進度可能會偏向循序漸進,對香港的短期影響不大,讓市場偏向風險投資的資金重新建立起短中期對市場的信心。
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基金經理徐成也表示,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私募基金,對港股的興趣和熱情愈發高漲。此外,弱勢美元下,資金可能會從美國市場流向新興市場,對香港市場也形成正面影響。
某小型公募基金滬港深基金經理表示,相比于美股和歐股,港股不同之處在于資金的推動,滬港深持續為港股向上的趨勢助力。
泓信投資表示,港股相對估值的優勢吸引了內地資金的持續配置。此外,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的擴散,其他國家與美國的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趨于收斂,美元趨于弱勢,資金開始增加新興市場的配置。
泰旸資產也認為,內地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需求持續推動資金南下,為港股市場提供邊際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