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其他類私募的投資基金管理人為446家,管理基金規模為4353億元。如今,截至今年8月底,其他類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增加至759家,管理基金規模達到1.60萬億元。
其他類管理人數量和規模均實現跨越式增長,尤其是管理規模,今年以來大增2.67倍,而目前證券類私募管理規模僅為2.25萬億,業內人士預計照此發展,其他類私募規模將很快超越證券類私募規模。
為什么其他類私募基金增長如此迅速?廣州旺馬基金總經理鐘銓告訴記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今年4月份中基協要求已登記的多類業務類型、兼營多類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照規則進行整改,只能選擇一類作為展業范圍,確認自身機構的類型。
二是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導致通道業務受限,而市場對于非標資產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權益類資產需求較之前有所擴大,所以一些銀行委外資金和信托計劃就通過其他類私募基金,發行相關產品,配置包括高等級信用債等在內的債權類資產。而由此一來,市場上的私募基金規模急劇擴容。
據中基協的相關備案系統顯示,其他類私募基金的投資領域包括“非標債權”。依據銀監會8號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于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