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近年來隨著私募行業的爆發式發展,私募市場魚龍混雜,各種非法集資,違約跑路等違法違規現象頻發。對此,在不斷完善監管政策的同時,證監會近日明確表示嚴厲打擊私募基金領域違法違規。據海峰科技盡調寶統計,2015年以來,證監局共發出了147張罰單,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人缺乏合規意識。
1.登記備案和募集成違法違規主要環節
12月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專項執法行動第四批10起案件,明確表明私募基金領域呈違法違規多發態勢,如備案信息失真、違規募集資金、挪用基金財產等管理失范問題突出,甚至滋生操縱市場、利益輸送、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違法行為,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對于,證監會將嚴厲打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目前相關調查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據海峰科技盡調寶統計,2015年至今,證監會共對147宗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從目前監管罰單的整體情況來看,監管力度涉及到“募投管退”各個環節,其中,登記備案和募集兩個環節出的問題最多,占比高達59.5%。
如募集階段中,未進行投資者風險測評環節出現的頻率高達11.1%,違規宣傳推介、合格投資者認證、產品風險評級、風險揭示書和合格投資者承諾函等適當性資料的簽署等也頻頻出現問題。
備案主要是兩種情況:登記備案信息不準確或更新不及時、產品未備案或未及時備案,出現問題的頻次分別達到8.7%和5.5%。此外還有投資運作、信息披露、相關資料保存、基金財產、內控制度建設、專業化經營等亦成為案件高發領域。
與此同時,中國基金業協會對私募的監督管理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2014年2月7日起,中基協就正式開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私募基金備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從2016年2月4日開始,中基協陸續發布了各種監管政策,加強了合規的管理,包括今年4月協會上線資管系統,用IT技術力量加以支持等。而在12月1日,中基協公示第十七批失聯私募時表明,目前基金業協會已將303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其中有92家機構已被注銷登記,有9家機構已自行申請注銷登記。
2.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規意識
目前,證監會主要是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新八條”檢查,而這些法規中涉及募集環節的法條最多;此外登記備案、基金財產安全、信息披露等環節也十分受監管重視。私募違法違規的根源在于私募管理人缺乏合規意識、不重視合規管理。包括不熟悉私募基金合規運作的整個流程,缺乏對私募行業相關法規的學習;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覺得合規是多余的、是公司開展業務的阻礙;缺乏對投資者的責任心,導致最終以接到監管部門的罰單告終。
從“史上最嚴”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到近期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再到針對具體事項的《業務變更操作說明》、《入會溫馨提示》等法律法規,以及11月央行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私募行業的監管正趨于精細和嚴格,多方聯動監管體系也在逐步建立。
合規的趨嚴源于私募規模的爆發性增長,截至2017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達10.9萬億,已超過公募管理規模。證監會表示,私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相關機構和人員應恪盡職守,誠信為本,合規經營,切不能踩踏市場紅線,挑戰監管底線。
對于未來監管重點,業內人士表示,明年的重點會是《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相應的處罰也必然會向適當性方面傾斜。私募在日后展業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7+2”自律規則體系,規范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個環節,例如完善內控制度、信息披露,需了解私募管理人登記和產品備案絕不是“一備了之”,應當持續履行產品備案、按要求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協會報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項信息等義務,并主動接受自律管理等等。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