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投資是一次痛苦的航船,而IPO能讓你抵達幸福的一站。”一位圈內的投資人這樣說,可見其對IPO的執念。
和這位投資人一樣,很多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看法:私募股權投資,只能以IPO為歸宿才算完美,上不了市,就是loser。真的是這樣嗎?非也,條條道路通羅馬,退出豈止IPO!
來看一張來清科集團的早期投資VC/PE退出分布圖,雖然IPO仍然是第一大退出方式,但并不是唯一:
IPO:投資人最愛
在退出方式上,IPO一直是VC/PE的最愛,正宮地位穩如泰山。對于VC/PE來說,所投項目成功IPO,是可以拿出來說很多年的杰作。
2012年到2017年6月底,VC/PE機構共推動702家企業登陸(以A股,美股和港股為主)資本市場,占全部上市企業的4成;VC/PE支持的中企IPO比重提升,IPO滲透率從2012年的42%上漲至51%。
IPO雖好,但條條框框多,手續繁瑣成本高。而且,IPO之后存在股權禁售期,并不能立馬變現。一般來說,IPO之后,投資機構至少要等個一年半載才可以脫手。這一點,投資者也應該有清醒認識。
案例
2014年在5月,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據今日資本創始合伙人徐新透露,今日資本投資京東的回報率高達100倍。
并購:另一番風景
退出的另一個通道是并購。并購,也就是企業從其他企業或者機構手中購買部分或者全部股份。并購不受IPO諸多條件的限制,復雜性較低、花費時間較少,同時可選擇靈活多樣的并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