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私募告別野蠻生長!監管新政加速優勝劣汰!過去的一年,對私募行業來說,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年份:規模逼近11萬億元、行業監管愈發完善、“二八現象”分化明顯、私募系“公募”誕生。
各家私募管理人走過了跌宕起伏的2017年,如何在2018年繼續堅持合規經營、適應行業發展趨勢,是備受行業關注的話題。
在證券時報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金長江私募基金發展高峰論壇的“新政之下,2018年私募投資的合規與發展”圓桌環節,藍石資管董事長朵元、上海元葵資產董事長施振星、清和資本董事長劉青山、平安道遠首席投資執行官張存相就相關話題各抒己見。此圓桌環節的主持人為長江證券(000783)法律合規部總經理吳迪。
私募行業由野蠻生長
到合規發展
主持人: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聯合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具有頂層設計意義。從合規的角度看,私募基金是否需要改變打法?
朵元:未來大資管統一監管是必然趨勢,整個私募基金行業也從原來散養的業界生態轉為圈養的生態。從監管角度來看,未來對于私募與公募的要求會愈發接近或趨同,包括募集、凈值化管理等多個方面。風控合規是行業的底線,守住這條底線,這個行業自然而然會好。
施振星:監管新規極大程度上影響著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私募基金行業由原來的野蠻生長正式進入規范發展的階段。從規范發展的角度來說,無疑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純潔性,也提升了行業的規范程度,為本土投資者們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同時也提升了行業門檻。資管產品增值稅的推出,私募公司也需增加基金會計的崗位,復雜程度較高。
劉青山:在資管新規對行業影響方面,資管新規中的凈值化管理要求將導致對市場參與者風險偏好的提升,給權益市場帶來更大吸引力。
張存相:在私募基金市場中,不同公司之間的發展差異很大,呈現一定程度的野蠻式生長,新規的出臺也是私募基金行業階段性發展的需要。
增值稅落地后將影響
資管產品收益率
主持人:2018年1月1日起,資管產品繳納增值稅新規正式實施,大部分私募正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增值稅的落地是否會影響私募產品未來收益率?
朵元:今后整個行業對風控合規方面的人才需求會放大,整個行業對該崗位的需求激增。增值稅的推出對整個大資管行業的產品收益會產生一定影響。
私募和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公募更傾向于相對收益和指數,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和產品投資,從策略的靈活性來說更為豐富。雖然增值稅落地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人回報,但幅度較小,僅3%。
施振星:增值稅對私募的影響直接體現在凈值收益、運營成本以及投資運作上。公募基金是所有資管行業中影響最小的主體。增值稅的落地對私募的業績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對私募的發展能力提升以及理念上的凈化會產生一定積極作用。
稅收涉及具體執行的規則,這個規則可能會給資本市場造成一定波動。2017年12月31日以前,由于稅收的考慮,機構會調整自己的一些頭寸,所以在2017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或者臨近最后交易日的時候,會產生年末稅收效應。
張存相:資管增值稅將帶來以下影響:第一,增加了私募基金的運營成本——無論是投資方面還是收益的損耗;第二,各家私募基金公司所投資的基礎資產不同,即收益來源方式不同,影響程度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如果私募買信用債,在債券市場的收益將付出更多稅收。這也意味著,私募機構需要繼續提升投資能力。
劉青山:盡管監管政策對公募和私募仍有差別,但因為私募面向的投資群體相對高端,因此在要求上更加嚴格,包括在稅收方面。
對一個行業的要求嚴、要求高不是壞事,有助于更好地尋找向前發展的動力。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開放得越早、競爭越激烈、要求越嚴的行業都發展得越來越好。因此,私募行業的發展空間將非常大。
證券類私募市場
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主持人:截至2017年11月底,私募基金行業管理規模為10.90萬億,較上一季度環比增加0.58萬億,然而證券類私募規模同比縮減0.49萬億。對證券類私募的縮水大家有何看法?此外,私募基金行業目前已經出現資金向大私募集中的趨勢,這對行業的發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朵元:2017年證券類私募規模并未上升,主要是因為金融去杠桿和監管的政策對資管行業帶來收縮效應。
2017年是大資管元年,今后整個證券類私募經過大資管重塑后,肯定會走上快速增長的道路。未來私募行業將朝著集中化、專業化和分類化發展,包括誕生一批全球性的資產管理公司。
施振星:從結構分散向集中的格局變化在很多行業都有出現。對私募行業來說,也是整個理財市場變化的一部分,可以視作行業競爭的自然現象。
市場政策的變遷加速了這一進程。在不同的時間、市場環境中,每個人的盈利能力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會在競爭中處于更優勢地位。
行業的發展將給那些業績好、品牌響的私募帶來更多空間,行業結構集中僅僅是個開始。未來三到五年內,私募機構數量將減少三分之一。
這是一種接力,讓每一個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更加勤奮,自己的天賦要發揮出來,要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的價值。獲取更多基金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