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方面,私募機構對中小板的關注度實現了三連升,1月上升至52.81%,創2017年以來的新高;主板的關注度在1月也回升至28.14%。不過,受業績預報頻現"地雷股"的影響,私募對創業板整體仍非常謹慎。”格上理財的研究報告提到。
從資金面上看,各路資金也在積極關注中小創。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發現,截至3月2日,2018年以來北上資金頻頻加倉中小創,在所有29只曾上榜深港通前十大活躍成交個股中,有12只中小板個股和5只創業板個股。
與此同時,截至3月2日,今年以來A股共產生2269起重要股東和產業資本增持案例,其中多達1413起為中小創板塊的增持,占比達62.27%。并且,在這1413起增持案例中,1月份僅發生476起,2月份春節前發生的案例達749起,春節后至今發生的案例達188起,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
另外,創業板ETF的增幅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目前的8只創業板ETF中,建信ETF成立于今年2月6日,募集資金3.58億份;其余7只創業板ETF,5只呈現顯著的增長,2只出現下降。其中,易方達創業板ETF的規模最大,截至3月2日總份額達52.87億份,較今年1月1日的增幅達72.38%。華安創業板50ETF的增幅最大,1月2日為2.90億份,3月2日為16.07億份,今年以來增長454.14%。另外,廣發創業板ETF、南方創業板ETF、嘉實創業板ETF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為65.28%、30.60%和21.99%。有基金人士稱,華安創業板50ETF漲幅最大,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資金對創業板“漂亮50”的青睞。
北京和聚投資首席策略師黃弢分析認為,自2月9日市場見底以來,創業板指數的反彈幅度達到12.4%,相對上證綜指、上證50和中證100等指數而言表現突出。拉長時間看,自2018年年初以來,創業板5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在所有指數中表現也是最佳。綜合來看,近期資金成本的松動、成長股普遍的深調和低預期等消息,以及持續兩年的大藍籌高景氣,確實帶來了投資風格轉換的某種契機。不過,整體上看還是一種投資風格短期演繹到極致后的均值回歸,寬基指數和行業指數都在往更均衡的方向演化。因此,2018年的市場核心在于尋找盈利和估值更匹配的投資標的,市場本身會是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從風格而言,整體上優質成長股的表現會更好一些。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