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五一前夕,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落地。在私募人士看來,資管新規未來將進一步強化私募行業的頭部效應,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大型私募將更有優勢。
強化私募行業頭部效應
資管新規出臺后,記者采訪了多位私募人士,他們認為,新規將進一步強化行業頭部效應。展博投資總裁馮婷婷表示,私募行業強者恒強,大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未來會獲得更多的與銀行等機構業務合作的機會。那些過去通過安全墊模式拿到資金的中小型私募,如果本身能力不強,未來募資的難度肯定會加大。
北京某大型股票私募市場總監也表示,新規下,投資管理能力強的私募地位會更加突出。而規模小成立時間短的私募,即便策略表現好,也很難獲得資金。
總體來看,資管新規給證券私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但短期難免給行業和市場帶來沖擊。
凱豐投資合規主管鵬飛表示,從另一個角度看,用對金融機構的要求來對待自律、適度管理的私募基金,實則加強了對私募的管控力度。另外,短期看,一些私募借道進入非標的路徑被堵住了,兩層嵌套的規定也讓私募機構的資金來源少了很多。
滬上一位“公奔私”人士也表示,銀行理財不能保本的規定會讓部分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退出,銀行理財的規模會縮減,銀行委外的規模也會出現下降,部分私募將面對銀行的贖回壓力。
上述人士還表示,從投資角度看,如果銀行理財變成凈值型產品,為了維持投資者黏性,銀行會嚴格控制產品回撤,委外資金對向下的回撤要求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私募的投資操作會產生較大束縛。一旦市場出現波動,這類產品的減倉力度會非常大,而如果這類產品在市場上的比例較大,就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的短期波動。
不同機構解讀存分歧
新規落地仍存疑惑
實際上,新規究竟會給私募帶來哪些影響,不同私募的解讀也存在差異,對于一些具體條例,還有不少問題有待明確。比如,對于私募是否屬于“具有專業資質的受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監管的機構”,不同機構看法不同。有私募樂觀認為私募基金也包含在內,而這一規定為私募基金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
但華南某大型商業銀行資管部人士表示, “我們也不確定這一表述是否包含了私募。私募雖然不持牌,但畢竟受證監會監管,這需要監管層的明確,我們也在等銀保監的細則。”
滬上某債券類私募基金人士則表示,新規之后,銀行理財做凈值化管理,私募基金如何配合銀行,還沒有得到明確的信號。是否有可能銀行的理財產品可以直接給私募管理?
此外,私募對于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同樣存在疑問。一位債券私募產品部人士表示,新規要求合格投資者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房貸算不算金融資產?現在要看各家券商對合規作何解讀。
在資管新規對私募基金的適用方面,鵬飛表示,可以肯定,私募也受資管新規規范,但新規較為原則化,有待相關監管機構實施細則的出臺。國務院《私募條例》預計今年出臺,私募基金將首先受《私募條例》的調整。相信《私募條例》與《指導意見》將保持一致。
馮婷婷強調,資管新規比較多地提到了私募產品,這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更多的是以產品的形式對私募進行規范。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